•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50周年·专家圆桌|“有了中国,联合国才能代表国际社会”

2021-10-26 08:53 来源:南方plus 钱明雅 姚昱旸

  50载风云变幻,50载初心不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首次参加联大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仰天一笑的照片成为经典。(新华社图)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首次参加联大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仰天一笑的照片成为经典。(新华社图)

投票结果公布后非洲国家代表跳舞为中国欢庆。(资料图)

投票结果公布后非洲国家代表跳舞为中国欢庆。(资料图)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同联合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不断深化,以实际行动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2003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并列展示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新华社图)

2003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并列展示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新华社图)

  50年前,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何重大意义?中国为联合国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之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值此之际,阅政观特邀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贵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李东燕、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主任凯瑞·布朗等专家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2015年11月5日,在莫桑比克马普托省博阿内地区,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田泽勤传授当地农民种植技术。(新华社图)

  2015年11月5日,在莫桑比克马普托省博阿内地区,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田泽勤传授当地农民种植技术。(新华社图)

  新中国的加入改变了联合国的政治生态

  阅政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联合国和中国而言分别意味着什么?

  张贵洪:对于联合国来说,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变了联合国的政治生态,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从此成为重要政治力量,联合国也从东西方对抗的舞台转变为国际发展合作的主要推动者。

  李东燕: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中国开始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对联合国的支持不断提升。今天,在推动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外交理念下,中国全方位参与联合国各领域事务,倡议者、引领者的角色更加突出,彰显更强的全球责任担当。

  凯瑞·布朗:对于国际社会来说,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事件,标志着联合国真正具备了普遍性和代表性。中国代表着四分之一全球人口,如果没有中国,联合国根本不能代表国际社会。当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之路走得并不容易,但其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理所应当的,中国在全球治理与多边合作中也必须拥有发言权。

  “中国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强有力的支持者和贡献者”

  阅政观: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议程的推进作出了哪些贡献?

  李东燕:中国一直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强有力的支持者和贡献者。一方面,中国在国家层面大力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实现,包括提前10年实现减贫相关目标。另一方面,中国加大国际发展合作和发展援助力度,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经济复苏,以推动国际社会支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周大地:中国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我们在光伏芯片领域走到了世界最前列。中国的大规模生产、制造以及应用使得世界的光伏装机成本大幅下降,客观上为世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能和生产能力保证。

  张贵洪:中国全面实现小康,为消除贫困作出巨大贡献,同时提出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也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探索和新实践。另一方面,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在气候变化上采取了大胆而积极、准确的行动。今年9月,中国还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为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行动指南。

  阅政观:如今,世界面临疫情大流行、地区冲突、经济萎缩和不平等加剧等问题。在此情况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进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李东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进落后于计划,面临挑战。其中,减贫、就业等目标受到的冲击最大,如去年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增至1.24亿,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无法获得充足食物。同时,发达国家尚未集体实现援助占国民总收入0.7%的国际援助目标。

  张贵洪:从前几年各国提交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来看,进展还是不错的。但当前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如何尽快结束疫情、实现经济复苏,为疫情后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大国战略竞争造成不利影响,以及如何让气候变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都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前面临的困境。

  周大地: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需要尽快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真正迈向可持续发展。但是,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策过程以及能源消费水平都不相同,这恰恰是常被西方国家所忽略的。西方国家往往想要平均分配减排责任,却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

1979年7月至8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在中国成都等地举办了为期近一月的沼气建设讲习班。(新华社图)

  1979年7月至8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在中国成都等地举办了为期近一月的沼气建设讲习班。(新华社图)

  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治理向平等、包容方向发展

  阅政观:在“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以联合国为核心和代表的多边机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联合国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哪些挑战?

  张贵洪:联合国面临的挑战是综合性的,包括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大国战略竞争和对抗加剧、非国家行为体作用上升、非传统安全问题、全球问题和全球治理重要性愈加突出、如何解决历史遗留的政治安全问题、全球公域的治理、新兴多边机制的冲击等。

  李东燕: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气候变化、新冠疫情、难民移民、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依然严峻;另一方面,大国关系紧张,世界格局深刻变革,全球治理所需要的国际团结和多边合作被削弱。此外,受疫情影响,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势力挥之不去,联合国改革受关注度降低,凝聚力减弱,分歧加剧,更难达成共识。

联合国大楼。(新华社图)

联合国大楼。(新华社图)

  阅政观:外交部近期发布的《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表示,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及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对于中国参与联合国事业的未来,您有着怎样的期待?

  张贵洪: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宪章》精神和价值相契合,与联合国事业密切相关。比如安全、发展、人权是联合国三大工作支柱,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柱;联合国系统及专门机构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力量。

  周大地:即将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的第一次气候大会,这是一次各国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沟通机会。但是,要让大会真正发挥效用,需要各国在沟通时既有合作愿望,又有政治互信,才能真正团结一致、相互帮助,以落实到具体怎么干的问题,包括怎样实现投资、如何向低碳发展方向集中等。

  凯瑞·布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治理亦面临气候变化、各国发展不平衡、国际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国际秩序亟需重构,全球各国应凝聚更多共识,携手为世界的发展与和谐履行责任,而中国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李东燕:在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和人权议程面临严重威胁、国际多边合作机制面临空前挑战之际,中国是力推全球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人民幸福与安全的中流砥柱。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方面,中国发挥着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特有的作用,既关心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重视发展合作,同时又具有积极作为、积极贡献、勇于担当的大国角色特征,是推动全球治理向平等、包容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记者】钱明雅 姚昱旸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