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东数”如何实现“西算”? 三位院士这样说

2022-05-29 16:33 来源:南方plus 潘俊宇 范永敬 叶志强 彭琳

  东数西算的基础支撑与技术挑战是什么?算力平台建设需克服哪三大挑战?大模型与东数西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设算力产业……5月29日,算联全球·数聚韶关——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在韶关举办,院士主旨演讲受到了高度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魏少军以及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陈俊龙分别作了主旨演讲,从各自专业领域分析了当前算力产业发展现状、瓶颈挑战和解决之道,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

  未来算力网络会像今天的电力网一样

  “未来,算力网络会像今天的电力网一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以《从中国网格到中国算力网络——东数西算的基础支撑与技术挑战》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东数西算”开启了“算力”消费时代。“东数西算”明确把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作为基建投资对象进行布局。以往只有能源、电力等核心产业才受到如此重视。目前,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的市场规模在百亿以内,但蕴含巨大的消费发展空间。

  “算力正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高文认为,算力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GDP/数字经济的走势呈现正相关,算力越高,经济拉动作用越显著。此外,算力正在改变科学创新模式,近些年来密集的科学发现背后离不开算力支撑。

  “我国已成为世界算力发展的领跑者。”高文认为,中国网络未来发展,算力优势不在于算力体量,而是更高的计算效率、广泛的新兴技术应用以及健全的基础设施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

  中国算力网是“东数西算”的基础设施。高文表示,要像建设电网一样建设国家算力网,像运营互联网一样运营算力网,让用户像用电一样方便地使用算力。中国算力网的建设要基于自主可控新型网络技术,总体目标是实现全国大型算力的协同调度和高效计算,实现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重要节点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国算力一体化,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魏少军:

  广东具备发展大算力中心的优越条件

  “广东具备发展大算力中心的优越条件,一方面是经济实力雄厚,另一方面是广东省数字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榜首,在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和数字政策环境等方面均位列全国前五。”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授魏少军在《算力平台建设需克服三大挑战》主旨演讲中表示。

  他认为,要从算力建设入手,打造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和低成本的大算力平台,促进广东乃至全国智能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求最先进的计算技术来构建大算力平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充足的算力是推动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算力已经成为智能化时代的重要生产力。”魏少军表示,随着计算场景越来越丰富,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为2000年数据量的300倍。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特别是新型计算架构的创新,才能让大算力平台成为现实,造福产业和社会。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魏少军。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魏少军。

  魏少军分析,算力平台建设的挑战之一是分布式算力的集约化应用,关键在于高密度算力集成及统一异构调度,满足大模型,多任务,低成本要求;挑战之二是实现高能效绿色计算。要以高度灵活的数据流重构能力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存储—计算的紧密结合,解决存取瓶颈;挑战之三是确保算力平台的信息安全。解决之道是创新计算架构。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陈俊龙:

  海量“东数”如何“西算”,亟需AI大模型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陈俊龙发表了题为《大模型与东数西算的探讨》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当前,对算力性能进行仿真与优化十分迫切,以进一步提高算力效益。”

  他分析,近年来,百度、谷歌、微软等各大科技巨头投入了大量成本推出自己的AI大模型。AI大模型的开发范式打破了传统AI开发时需要对数据的精标的瓶颈。当面向特定任务和场景时,只需要少量的标注,通过微调即可训练出效果卓越的模型,大大降低开发成本。

  他指出,AI大模型具有千亿/万亿级别的参数量、大数据驱动、多任务自适应等特点。海量的“东数”如何“西算”,亟需研究适用多种任务的AI大模型。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陈俊龙。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陈俊龙。

  “AI大模型的学习和推理,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巨大的计算资源,‘东数西算’可以为其提供强大算力支撑。”陈俊龙表示,AI大模型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东数西算”工程的作用。他建议,未来AI大模型聚焦研究知识图谱生成数据,减少因数据造成模型的偏见问题,确保又多又好质量的“东数”实现“西算”。

  南方日报记者 潘俊宇 范永敬 叶志强 彭琳

  统筹:彭琳 潘俊宇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