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双跨”平台链接未来工厂 | 粤数字·粤智造

2021-10-27 07:26 来源:南方plus 彭琳 欧志葵

  东莞松山湖,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拓斯达”)工厂智能生产线,机器人手臂从传送带上“拿”起精密零件,准确放到产品孔位上。车间的另一边,巨大的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数据,从全球销售订单到物料库存状况,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

  这背后,正是拓斯达架构在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制造执行系统(MES)。

  在广东,像华为这样的“双跨”平台(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有富士康、树根互联和腾讯。此前工信部发布的15家国家级“双跨”平台名单,广东共有4家平台企业入选,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如何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连接起来?“双跨”平台的支撑赋能作用至关重要。未来可视化的AI工厂,就搭建在这些双跨平台上。

  “以前往往一个订单快到最后交货期,才发现某个环节有问题,解决就很麻烦。”拓斯达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张朋介绍,通过华为“双跨”平台随时监控,在生产途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发现问题。

  华为云广东副总经理冯文斌告诉记者,目前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用户10万多家,连接设备超过240万台套,以电子信息制造为重点并涵盖了化工、钢铁、汽车、装备等多个行业,打造拓斯达、德普特电子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

东莞松山湖,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东莞松山湖,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电子产品屏幕模组龙头企业德普特是当地最早“上云”的,创下了“全球每14台手机屏幕模组有一台是德普特造”的纪录。在德普特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产品直通良率提升5%,生产效率提升10%。

  “最高峰的时候,工厂的人数接近1.3万人。数字化转型后,人工成本下降了30%”,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荔芳说。

  工业互联网覆盖企业全价值链,涉及诸多支撑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双跨平台才具备如此庞大的链接能力。

  在广州美洛士家具公司,通过与树根互联共同建立的“全球定制家居产业链平台”,公司将加工订单分发到相适配的工厂,并通过APP实时掌握每一台机器的生产效率。“不管什么样的定制柜子,我们都能在20天内交货”,广州美洛士家具公司总经理罗方华自信满满。

“双跨”平台企业数根互联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基座”。

“双跨”平台企业数根互联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基座”。

  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认为,双跨平台不断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让生命周期管理更加精准,让各类设备“通话”,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目前,树根互联旗下的根云平台已连接90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覆盖了48个工业细分行业。“随着万物互联,制造业的管理更动态、更实时,颗粒度更细。”贺东东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业,打通了数字鸿沟,“数字化转型将给广东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7-Eleven便利店,消费者在终端屏上选择所需商品,信息迅速在系统里传递,物流、仓储、供应商等同步收到。同时,后台的运算中心将前端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管理……

  近日,广东1500家7-Eleven便利店新上线的这套系统,正是基于腾讯云的底层平台。

  “我们在消费互联网积累了很多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能力。这些连接能力可以帮助制造企业从生产端到销售端都进入智能化。”在腾讯云智能制造总经理梁定安看来,消费互联网积累的连接能力,是腾讯进入工业互联网赛道的最大优势。

  作为新晋入选国家队的“双跨”平台,腾讯是唯一一家互联网企业。

腾讯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腾讯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腾讯的定位连接器和加速器,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梁定安表示,腾讯本身是一个开放生态,通过数字技术让更多的生态伙伴参与到工业互联网中国“新基建”的建设浪潮中。

  调研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很多具体问题,不知道需要配备怎样的组织架构来应用数字化技术,甚至不清楚哪些数字化技术符合企业自身。

  针对以上问题,腾讯会甄选部分适合当地产业集群特色的企业进行推广,也与当地政府联合给予一系列补贴,让企业用更低的代价享受到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红利。

  目前,4家“双跨”平台之间的合作也趋于紧密。据梁定安介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工业富联”)用的正是腾讯云的公有云。

  工业富联打造的平台上连接着海量的工业设备,搭载上千个工业APP,在广东、浙江等17个省市推广应用。依托30年的制造经验推出集全供应链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平台,工业富联正迈向“工业互联网巨头”。

  早在2019年,工业富联研发推出了“一站式”精密刀具磨削APP。这个APP相当于工程师新的“手”和“脑”,可以快速制定策略。新品研发时间、人力成本分别节约50%、70%,产品良率均提升超90%。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该APP为30家刀具企业新增了3亿元的订单。

工业富联依托30年的制造经验推出集全供应链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平台。

工业富联依托30年的制造经验推出集全供应链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平台。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两个维度,一个是制造维度,叫智能制造;一个维度是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认为,数字化转型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协同。

  他进一步解释,大企业尤其是电子行业都有波峰周期。大企业一般做法是:自身负责约70%的产能,剩下30%是通过上下游的企业来协助。“工业互联网把中小企业高效连接,大企业又降低了设备投资,互利互惠。”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但是近年来广东的工业增速有所放缓。广东省工信厅工业互联网处处长蒋鲲认为,工业增速放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够优,产业链供应链效率面临冲击。“我们迫切需要以制造业为主战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广东总体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这是今年8月印发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广东制造在全球位置的准确定位。

  “正如规划提到,放眼全球制造业,第一阵列是美国,第二阵列是德国和日本,第三阵列是中国。”李军旗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粤港澳大湾区既有旧金山湾区的科创能力,又有东京湾区的高端制造,还有纽约湾区的国际金融。“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我们的区位优势明显。”

数字化改变全球制造业产业格局。

数字化改变全球制造业产业格局。

  按照规划,到2025年,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

  不过,当前广东制造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两端挤压,仍面临一定挑战。广东制造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

  冯文斌认为,全球产业竞争下,广东制造需要通过“双跨”平台提升高端制造服务业的占比,比如欧美国家高端制造服务业占比接近40%。数字化之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体系可能被颠覆性打破,这也是华为等“双跨”平台赋能产业链的优势。“服务附加值越高,产业链的越稳定,制造业越有竞争力。”

“双跨”平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高端制造服务业的占比。

“双跨”平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高端制造服务业的占比。

  而在李军旗看来,当下时间节点,“双跨”平台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此前,工业富联在外循环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接下来将瞄准内循环去实现突破,推进中国制造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数字浪潮下,全球制造版图正在改写,广东的机遇在哪里?答案就是数字化。

  贺东东认为,对比欧美的制造业,应该从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来分析。从存量来看,欧美处于第一阵营,存量差异依然存在。比如,高端装备的工业母机等核心部件都是德国制造的。但从增量来看,到了工业4.0时代,中国购买的高端装备机器产生的动态数据都在国内。

  “也就是说,最核心的数字资产都在中国”,贺东东预测,未来中国将成为拥有工业大数据最多、最丰富、最完整的国家。“数字时代,中国通过增量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将有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双跨”平台是推动制造业大规模数字化的关键

  从“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4家粤企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这对广东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机会。

  当前,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已超4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工业互联网成为助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根据南方日报南方经济智库与省工信厅联合发起的调研问卷来看,受访的1000家制造企业中接入“双跨”平台的企业占比不到20%。而按照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要力争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这其中,蕴含着“双跨”平台连接中小企业的巨大空间。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改写全球产业格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是广东最具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产业。从产业周期看,电子信息是下一轮经济需求中规模最大、最有基础性的,也是广东最容易“变现”的产业。“双跨”平台,则是推动广东制造业大规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这其中还暗含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能方向:通过珠三角核心区的技术优势,推动其他区域传统产业升级,实现跨产业、跨区域的经济融合发展。

  主笔:彭琳 欧志葵

  拍摄:梁矩聪 龙达洋

  剪辑:万稳龙

  海报:甘展平 郑炜良 

  实习生:杨碧泓

  统筹:袁佩如 黄应来 彭琳

  策划:郎国华 王溪勇

  调研团队:郎国华 王溪勇 林焕辉 江强 袁佩如 彭琳 王彪 宾红霞 昌道励 欧志葵 许宁宁 陈晓 张培发 靳延明 戴双城 刘佳伦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