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永庆坊,一个街区的文化新生

2021-10-27 09:02 来源:南方杂志 影子 何江琳

传统与潮流碰撞,永庆坊成为广州的热门打卡点

  “老百姓对这些有历史记忆、凝聚了人们情感的一些古树、老房子,他们是有深深感情的,我们要尊重这样的感情。”

  近日,中国建筑学会公布2019—2020年建筑设计奖评审结果,包括恩宁路永庆坊保护活化项目在内的广州3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入选“建筑设计奖”。

  西关风情老街、网红打卡地、老广的记忆、怀旧与潮流、非遗街区……当人们提及“永庆坊”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这些关键词。更有不少人认为“没来过永庆坊,不算来过广州”。

  千年商都,高楼林立,但当《南方》杂志记者走在永庆坊的麻石板路时,体会到的却是仿佛时空穿梭一般的旧时光。作为广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这条地处广州老西关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传承和发展城市历史和文化活的载体。它如今的“新生”离不开多方的“巧心思”。

  改—“绣花”功夫

  今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使得城市更新这一主题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该通知提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大规模增建,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多年前,永庆坊正是按照这个方向而来。

  “岭南文化聚荔湾,西关风情最广州”。荔湾区位于广州市西边,俗称“西关”。永庆坊位于荔湾区恩宁路,在历史长河里它留下了秀美的轮廓。然而,2015年之前,这里的一片片旧楼损坏极为严重,不乏老房危房。

  2015年12月,广州市荔湾区政府将永庆片区选作恩宁路项目改造试点地段。2016年,广州印发实施《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创造性地提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明确不再对老城区大拆大建,改为循序渐进地修复、活化、培育,使其保留生机,让老城老而不衰,魅力常在。2016年10月,永庆坊改造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2020年底,引入的米其林餐厅、精品咖啡、老字号集合店等创新业态的永庆坊二期也全面开业。

  如今,永庆坊已经成为广州城市更新的成果代表之一。当人们再次走进这里时,琉璃窗、青砖瓦房、立柱、山花……满满的“老广”元素带给游人无限回忆。今年9月,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等5家单位被认定为广东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近些年,各级相关主管部门针对“老城市新活力”典型项目,下足的“绣花”功夫可见一斑。

  “在历史街区的微改,不是大拆大建。尽管改造前不少旧建筑已经屋面坍塌、墙体倾倒,但它们是老城区的重要建筑元素,因此修复过程中尽可能地恢复、修缮它们某一时期的原貌,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生活的美好追求。”古建筑修缮专家、永庆坊修缮加固工程施工总负责人欧阳仑告诉《南方》杂志记者。2016年2月起,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划,他带领300多名工匠开始了10个月漫长的修缮工作。在工匠们高超技艺修复下,永庆坊的老建筑完成了从“老破旧”到“有机更新”,这为永庆坊的新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欧阳仑的记忆中,李小龙故居的修复比较棘手。修缮前,它的屋面已经部分坍塌,室内垃圾堆放厉害,建筑外观损坏也很严重。推倒重建容易,但保留原貌更为珍贵。本着这一理念,欧阳仑带领团队进行了修复。当地街坊非常认同团队的努力成果,认为重新感受到了儿时的记忆。

  谈到永庆坊,欧阳仑表示,在改造中,团队采用绣花功夫保持了广府建筑整体风貌和赖以存在的空间肌理,基本维持了沿街外立面的建筑物时代特征,并比较恰当地采用广府地区的建筑外立面色泽及材料、工艺,添加了青年人喜欢、能增加活化使用及商业使用的装饰建筑物、装饰手法,较好地体现了老城区新活力。

  身为一名“70后”,欧阳仑也时常回到永庆坊,在永庆一巷13号李小龙旧居的邮筒前边回想一下少年时光。看到年轻人时常在古色古香的招牌下拍照、打卡,这份朝气也感染着他,似乎自己也回到了似曾相识的片段。

  引—文旅注入

  有了梧桐树,更要引来金凤凰,为这里带来生气。在改善公共环境、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当地引入文创、民宿等新业态,让沉寂的历史文化街区真正“活”起来。

  现在来到永庆坊,逛市集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休闲内容。到各种网红店体验美食,写进不少人的旅游清单,更有人直奔心仪已久的“非遗体验中心”打卡。

  “非遗体验中心”全名是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荔湾非遗体验中心。据了解,2021年5月,永庆坊广州非遗工作站正式在体验中心揭牌,成为广州市荔湾区又一个市级非遗工作站。

  走进荔湾非遗体验中心前,《南方》杂志记者已被迎面而来的满墙的体验项目震撼到:牙雕、广州泥塑、西村窑、采芝林中药炮制技艺……在这里,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给市民们授课,40人的公共教学空间里,非遗走进了大家的生活中,不再遥远。

  不少“金凤凰”是花心思“引来”的,也有许多匠人是慕名而来,来自台湾的林俊亿就是其中一员。

  “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大家就是为了寻访非遗文化而来。”怀着文化交流的期待,林俊亿带领团队经常参与永庆坊的活动。9月15日,他的香云纱艺术生活空间迎来试运营。“许多朋友听闻店铺要在这里开张,已经迫不及待地催问了,我先发了不少朋友圈给大家解解渴。”林俊亿乐呵呵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今后空间将以非遗文创培训带动年轻人的消费热潮:“我们会用更多精力跟年轻人分享非遗。”林俊亿告诉记者自己清晰的定位。他认为,年轻人对于永庆坊的喜爱和对非遗的兴趣、追捧,是自己作为“非遗搬运工”今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南方》杂志记者观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专门来打卡成为一种现象,相比传统的街道,永庆坊的确拥有着独特的旅游体验。

  以这里的粤剧艺术博物馆为例,一曲粤剧就是一份文脉的传承。小桥流水的岭南园林里,广州等地的街坊们坐下来听听粤曲,在这里找回儿时戏曲的记忆。

  何凤婷是广州戏服技艺新生代传承人、状元坊戏服厂掌柜。作为一位广州街坊,她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周末的时候经常和朋友约在这里,“这些年人流量明显大了很多,不少大品牌也入驻进来了。喜欢戏曲的朋友还可以租戏服汉服体验、拍照”。

  广州戏服制作技艺是根植于老西关的一门技艺,是戏曲名角和深爱戏曲之人不可缺少的广府技艺,它包含了粤绣等技巧。这些年她和师傅多次在永庆坊古色古香的建筑里分享戏服创作的心得。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何凤婷不止于传统工艺本身,她希望这里可以有更多广府本土的设计品牌发展起来。

  除了岭南文化特色,这里还有广州美食,各种大湾区的手信。日前“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等活动的举办,更吸引了游客们前来打卡。

  留—“回流”现象

  如果说永庆坊的发展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那么老街坊的迁回就是大家对家园美好生活信心的最有力证明。曾经破旧的永庆坊经过打造,居民的生活品质获得了明显提高,它的变化街坊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份认同让土生土长的老街坊刘朝霞重新搬回了永庆坊。曾经水浸严重的房子在政府的帮助下获得解决,她表示很多老街坊也选择经常回去看看,聚在一起喝喝茶。

  老旧小区的微改造,让街坊们有了更方便舒心的生活环境,在自家门口就能触摸到传统的岭南文化,这份获得感、幸福感扎扎实实种进了居民的心中。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表示,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将划定底线要求、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方式方法,“老百姓对这些有历史记忆、凝聚了人们情感的一些古树、老房子,他们是有深深感情的,我们要尊重这样的感情”。

  永庆坊的文化新生,背后是广州千年商业文脉的文化自信。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实习生/何江琳 发自广州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