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多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阐述中国主张。
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藏羚羊等一批珍稀动物实现“降级”。
韶关,丹霞山。图源:视觉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也十分关心,在视察广东时叮嘱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广东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及遗传资源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广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迈入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不断显现。《广东省生物多样性(2025年)》报告显示,广东现存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近500种,特有野生动植物458种,物种总数居全国前列。2022至2024年,广东发表333个新物种,平均每三天发现一个。穿山甲等珍稀种群频繁现身,野生动植物分布范围持续扩大。
湛江,红树林。图源:视觉中国
在湛江海滨,红树林茂密连片,成为海岸线上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红树林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的工作。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对红树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2年,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2023年,在湛江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时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广东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现有红树林1.14万公顷。近年来,广东将红树林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了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际重要湿地3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17处,全省约60%的红树林纳入自然保护地、近95%的红树林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重要红树林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023年,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事业迈向新台阶。
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图源:视觉中国
在广州城央,华南国家植物园内草木繁茂,四季葱茏。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二家“国字头”植物园。
揭牌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生态科普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截至2024年底,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活植物20379个分类群,成功培育大湾区兜兰等植物新品,实现猪血木等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2024年,华南国家植物园接待游客超240万人次,年均开展科普活动277场,科普导览讲解超2200批次,成为公众与自然科学亲密互动的好去处。
中华白海豚在雷州湾游弋逐浪,黑脸琵鹭飞入深圳落脚歇息……大美河山,草木鸟兽,生机盎然,值得珍爱和呵护。让我们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统筹:李琳 杨格
策划:陈海敏
剪辑:邓耀彬
设计:陈伟红
校对:梁洁萍
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政府网、“华南植物园”微信公众号、“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