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总书记的心念回响丨一条野生大黄鱼的驯化记

2024-04-10 20:09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亲临广东,深入企业、港口、农村调研,亲自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定向导航,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即日起,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推出《总书记的心念回响》系列报道,讲述广东一年来以科技创新赋能海洋牧场建设、乡村振兴、新能源汽车研发等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鲜活故事,生动展示广东牢记嘱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在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湛江水天交织,渔业资源丰富,其中就有被誉为我国传统“四大海产”之首的大黄鱼。

  中国近海大黄鱼自北至南分为宁波岱衢族、闽-粤东族和湛江硇洲族3个地理种群。相对其他两个种群,湛江硇洲族大黄鱼分布纬度最低,溯游路线相对最长,野性最足,遗传多样性也最为丰富。

  大黄鱼肉质鲜美无腥味,自古就是硇洲岛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但由于硇洲族大黄鱼对环境要求高,驯化难,人工繁育遭遇瓶颈,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受阻。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湛江市东海岛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以下简称“南方基地”)视察时强调:“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很高,提高我们国民的身体素质,把水产搞上去,把蛋白质搞上去很重要。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 

  近日,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湛江,探寻如何破解野生硇洲族大黄鱼人工驯化繁育难题。

  多方合力

  为大黄鱼装上“湛江芯”

  进入湛江东海岛,沿途是大大小小的虾苗场和种苗基地,南方基地就建在这里。一年来,湛江牢记总书记嘱托,整合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在海水养殖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育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23年5月10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即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联合成立广东恒燚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创新联合体的形式开启硇洲族大黄鱼育繁推的合作。同年5月14日,湛江打造南方水产种业基地,依托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成立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健全水产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

  借着开发硇洲族大黄鱼项目,湛江湾实验室启动了“南海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资源库”建设。实验室对硇洲族大黄鱼种质进行了保存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开展了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等技术工作。构建种质资源库,对硇洲族大黄鱼的育种科研、产业化以及生态资源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南海硇洲族种质资源库已经拥有包括细胞库、精子库、DNA库等六方面。目前我们收集到了上千份硇洲族大黄鱼各个组织以及各个类型的组织样本。”湛江市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院长、湛江湾实验室研究员张博介绍。  

  接下来,湛江湾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将加快海水鱼选养技术攻关,统筹推进种质收集保育工作,全力攻克本土土著鱼种野生种质的驯化难题,加快为硇洲族大黄鱼装上“湛江芯”。

  驯化保育

  运用压强“好办法”

  作为广东本土鱼种,硇洲族大黄鱼和其他海区的大黄鱼不同,常栖息于水深60米左右的中下层,夏季会游到深水区域,躲避广东高温季节。从深海处捕捞上岸,硇洲族大黄鱼容易因失压而吐鳔,直至死亡。这也是硇洲族大黄鱼驯化难的原因。

  对此,科研人员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我们借鉴潜水员减压病的形成原因,开发了高压氧舱的装置。”张博介绍,先把野生的硇洲族大黄鱼放入高压氧舱,给它快速加压,再通过自然缓释的方式降到常压下,大黄鱼便能更好地适应常压环境。

  硇洲族大黄鱼野捕驯化工作有了新进展,室内养殖也有了阶段性突破。寄生虫是室内养殖大黄鱼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南方基地水产种苗与养殖研究所高级研发工程师潘荣华介绍,南方基地采用了微藻技术,匹配合适的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大黄鱼的成活率和品质。目前基地已完成系列筛选实验,研究特效药物解决寄生虫问题。“经过我们的努力,大黄鱼的室内养殖所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潘荣华说。

  创新引领

  启动海洋产业“新引擎”

  一年来,湛江硇洲族大黄鱼的种质开发和人工驯养驯化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带,带动一方百姓发家致富。这也是我们基地的定位。”潘荣华说道。

  目前,湛江深远海养殖最多的品种是金鲳、真鲷、军曹、石斑鱼等传统品种。硇洲族大黄鱼如果能实现规模化繁育,有望成为湛江海水养殖和海洋牧场建设的又一潜力品种。“新质生产力对一名基层科研人员来讲,是他在开发新品种的时候,首先考虑是否具有创新性,能否在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当中引领先进生产力。”张博介绍,作为南海的特色品种,硇洲族大黄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也有助于自然资源的生态性恢复。因此,实验室坚定选择该品种进行科技攻关,突破人工繁育难题,走向产业化。

  耕海牧渔,逐梦深蓝。大黄鱼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和产量最大的海水鱼类。可以设想,未来广东湛江的硇洲族大黄鱼养殖,必将继往开来启新篇,成为当地“靠海吃饭”的支柱产业。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 强 张纯青

  统 筹:李 琳  

  监 制:申 晨

  策划/记者:李润芳 陈伟峰 刘单燕

  配 音:陈伟峰

  手绘/设计:陈伟红

  校 对:陈学德

  相关阅读:

  总书记的心念回响 | 一颗荔枝的“冻眠”之旅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卢绍聪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