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有一种目光始终聚焦人民,有一种牵挂始终温暖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社会领域连着万家灯火,是观察“人民至上”理念落实路径的重要窗口。通过梳理这13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领域的371篇重要讲话,可以清晰勾勒出这一思想在新时代落实落细的具体脉络。在这份宏大的思想图谱中,“关注”“关心”“关怀”三重维度贯穿始终,构成从战略到落点、从方向到温度的完整逻辑,深刻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与治理理念。
总书记的关注:着眼全局谋发展
以关注定方向,谋划全局之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社会领域既关乎民生福祉,也承载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统筹部署社会结构调整、公共服务完善与社会制度重塑,将民生保障与国家治理融入发展全盘。
从371篇重要讲话主题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持续聚焦人民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制度三大领域。其中,“民生保障”“科技强国”“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四大主题共覆盖265篇,占全部讲话近四分之三,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领域中全局性、结构性问题的持续关注与系统部署。
从高频词使用情况看,这四大主题对应的核心关键词均达到显著密度,体现出不同侧重点下的战略引导意图。“科技”一词出现高达913次,成为词频最高者,凸显科技在驱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经济”与“战略”分别出现448次与404次,反映出对经济统筹布局的深度思考。“农业”“农村”“农民”三个关键词合计超800次,显示出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重大任务的持续推进;而在“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主题中,“群众”出现226次,“能力”出现95次,也体现出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治理效能提升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群众”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贯穿性的高频词汇,不仅是一种对象指向,更折射出社会政策设计背后的价值立场。无论是制度安排、治理体系构建,还是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始终以“群众感受”为衡量标准,确保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方向演进。
这些高频词,不仅揭示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聚焦重点,也勾勒出社会领域整体战略布局的关键词谱系,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注入清晰方向与制度逻辑。
总书记的关心:聚焦群众察冷暖
以关心察冷暖,情系百姓身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从371篇重要讲话所涉对象分析来看,涉及不同群体的主题密集出现,体现出总书记对各类人群状况的持续关注与深度洞察。从儿童到青少年,从劳动者到基层干部,从妇女群体到老年人,总书记始终牵挂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成长、发展与生活状态,关注他们所处的社会位置与精神风貌。
“青少年”相关讲话中,关键词“青春”“创新”“复兴”频繁出现,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理想信念、创新活力与时代使命的高度重视。“农民”相关讲话中,关键词“农村”“农业”“就业”合计超200次,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群体生活状态和发展前景的长期关注。围绕儿童成长的主题中,关键词“教育”“发展”“保障”高频出现,强调的是对儿童身心成长环境的持续关注。对于工人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劳动”“劳动者”“就业”,关注他们的社会地位、劳动环境与价值实现。
老年人、基层干部、教师、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群体也在重要讲话中被频繁提及。其中,“服务”“社区”“养老”等词构成了老年人生活场景的主要关切;提及基层干部和教师的关键词则包括“慰问”“培养”“精神”等,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一线工作者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关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残疾人”相关重要讲话中,“无障碍”一词出现多达149次,是所有核心关键词中最为密集的一个,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特殊群体生活便利性和尊严保障的高度敏感与持续关注。
这一系列密集的群体性表达,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从人的视角出发去观察社会,强调人民的组成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集合。在社会领域的宏大叙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深切的人文关怀注视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处境与状态,使“人民至上”不仅有战略高度,更有情感温度。
总书记的关怀:回应民生解难题
以关怀解难题,回应民生之盼。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体现在对教育、就业、养老等具体领域的直接关注,回应人民最切身、最现实的利益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点强调儿童受教育、农民工就业和老年人养老等民生问题,覆盖全年龄段人民群众最普遍、最关切的问题。数年来,各个领域始终沿着方向稳步前行,最终在规模、成效等多个层面都实现了显著提升。
八年来,儿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工的工资也有了显著涨幅,全国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增加1.3亿人。每一项进步都回应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彰显了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坚定信念。
371篇重要讲话,勾勒出一份清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路线图。从战略部署到制度安排,从宏观设计到微观关照,习近平总书记以“关注”定方向、“关心”察群体、“关怀”解民忧,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这些讲话不仅是思想的指引,更是实践的指南,将持续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
统 筹:李 琳
监 制:朱 景
策 划:何安冉(实习)、赵佐燕
设 计:杨晨悦
校 对:赖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