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奥运冠军谢思埸、全运会冠军刘湘:坚持不懈才是“制胜法宝”

2021-11-11 16:43 来源:南方plus 姚昱旸 姚志豪

  今年夏天以来,东京奥运会、第十四届全运会接连掀起“体育热”。中国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点燃激情、大放光彩,振奋人心。荣耀背后是他们年复一年的训练与付出、汗水和努力。

  11月10日,省政协举行广东体育健儿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跳水队运动员谢思埸、中国游泳队运动员刘湘在会上分享他们的体育生涯,讲述奥运会、全运会背后的奋斗故事。

  谢思埸:每天都在与伤病作斗争

  “水花消失术”“水花比下饺子小”成了今年的体育热词。跳水健儿们纵身一跃,腾空翻转,轻松入水,观众席爆发无数欢呼和掌声。对于站在领奖台上的谢思埸而言,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是他最激动的时刻,“为祖国争光,一直是我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动力”。

2021年8月3日,东京奥运会,谢思埸在颁奖仪式上。图源:新华社

2021年8月3日,东京奥运会,谢思埸在颁奖仪式上。图源:新华社

  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谢思埸夺得跳水男子三米板单人冠军和双人冠军,成为奥运会男子三米板该项目同时获得单双冠军以及三米板单双大满贯第一人;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他又拿下了跳水男子三米板单人冠军、双人冠军、男子团体冠军,成为全运会男子三米板该项目蝉联三金第一人。

  在赛场上,如何做到平稳发挥、连创佳绩?谢思埸说,其实并无秘诀,坚持不懈才是“制胜法宝”。

  “我花了19年时间,只为认真做好跳水这件事。”25岁的谢思埸来自广东汕头,2007年进入广东省跳水队。寒来暑往,他每天与跳台、水池为伴,进行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魔鬼训练”。

谢思埸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谢思埸。

  “有时候一天跃身上百次、泡在水里七八个小时,身上的皮泡得粉白。”训练之艰苦,对于运动员而言却是常事。此外,腰骶劳损,膝盖半月板、软组织磨损,眼睛做过7次激光手术……谢思埸坦言,自己每天都在与伤病和疲劳作斗争,也曾因脚腕骨折而无缘里约奥运赛场,术后脚上还多了两根钢钉和一根铆钉。

  精疲力竭之时,他总是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趁大好青春年华拼搏奋斗,努力实现理想。”也正因抱有这样的信念,他才能在各项训练和比赛中顺利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思埸一路披荆斩棘逐梦赛场,成为世界冠军。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信念,诠释着体育精神。“坚定目标、永不言弃,并不断突破自我,这是运动员走向成功的关键。”正如其教练何威仪在会上所说,坚持的魅力就是体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跳水人。

谢思埸在比赛中。图源:新华社

谢思埸在比赛中。图源:新华社

  刘湘:信念是人生最强的力量

  在9月26日第十四届全运会游泳项目收官日,刘湘一举打破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以23秒97的成绩夺得女子50米自由泳冠军。

  这样骄人的成绩同样离不开刻苦训练。“抵达理想的过程中,有挫折、有伤病、有压力,也有过自我怀疑。”事实上,从5岁半开始学习游泳的刘湘患有运动性哮喘,体质又弱,加上脊柱侧弯问题,给其训练增加了更多难度。如何克服?她说,信念是人生最强的力量,“有了信念感,才清楚自己为何出发,才能坚定走向未来”。

刘湘  南方+ 姚志豪 拍摄

刘湘。

  刘湘的主项是短距离游泳,但与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的欧美选手相比,亚洲选手在直泳道和短距离游泳方面并不占优势。“我想获胜,就必须做得比别人更多,花在专业上的时间要更长。”

  经过不断训练,刘湘的肺活量从最初2200毫升增加到5400毫升,现在的她还能负重45公斤、卧举重量92公斤以及卧蹬达248公斤。她说道,在训练中必须坚定勇往直前的力量,这种信念感越强,她便越不会受外界干扰,训练则更专注。

2021年9月26日,刘湘以23秒97的成绩创亚洲纪录并获得冠军。图源:新华社

2021年9月26日,刘湘以23秒97的成绩创亚洲纪录并获得冠军。

  此外,前进的道路上并非只有运动员在努力,祖国全方位保驾护航是他们训练、走向赛场的强大后盾。“运动员能在场上展翅飞翔,是因为专业的教练团队、科研团队和医疗团队帮我们装上了翅膀。”刘湘说。

  提及未来的目标,在刘湘看来,她将尽最大努力不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展现祖国的力量,要为国争光”。这是她前进的动力,也是其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向。

  对于近期计划,刘湘对记者表示,目前正在专心准备研究生毕业论文,“对于之后的比赛,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仍然会为广东出战。”

2018年8月21日,刘湘(中)在第18届亚运会女子50米仰泳颁奖仪式上。她以26秒98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图源:新华社

  2018年8月21日,刘湘(中)在第18届亚运会女子50米仰泳颁奖仪式上。她以26秒98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图源:新华社

  纵深:广东体育强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广东运动健儿的风采,是广东体育事业取得全面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广东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不断开创新局面,体育强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在会上透露,自198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以来,广东29人、35人次获得33枚(项次)奥运金牌,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广东代表团1200多名运动员共获得183枚奖牌,金牌、奖牌总数均排名全国第一,在赛场上充分展现了广东速度、广东力量、广东风采。

  “人才培养是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方面。”王禹平对记者表示,广东在培养体育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帮助有意愿的运动员从省体校到省队、国家队,直至攀登世界高峰。

  此外,王禹平鼓励青少年在体育方面多接触、多学习,在发展体育爱好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促进全面发展,这也是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环节。

  南方日报记者 姚昱旸 姚志豪(部分图片来自新华社)

  剪辑:周鑫宇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