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从打工仔到创业者,90后湛江青年靠蚝“出圈”

2021-10-31 20:41 来源:南方杂志

  10月的湛江,碧水蓝天,秋意浓浓,正是一年丰收季。

  塘尾海边,一幢幢精致的小洋楼掩映在婆娑绿荫中,花香四溢,步步皆景。紧邻着村庄,上万亩连片的生蚝养殖基地里,浮排整齐排列,蜿蜒铺向海平线,一望无际。眼下正是湛江生蚝最肥美的时节,蚝民正从水里打捞生蚝,分拣后供应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湛江市塘尾海,蚝民正迎来丰收的季节。

湛江市塘尾海,蚝民正迎来丰收的季节。

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塘尾村,村民们纷纷住上了“蚝”宅。

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塘尾村,村民们纷纷住上了“蚝”宅。

  这里是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塘尾村,每年创造的生蚝产值可达数千万元。在90后“新农人”陈志文看来,如今的村庄实现了华丽蝶变——因蚝致富,村民们纷纷住上了“蚝”宅,一步步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返乡创业,“蚝”梦成真

  2010年初中毕业后,陈志文离开农村只身一人到外地闯荡,他曾经做过装修、在路边卖过烧烤、开过火锅店……然而,折腾了几年,并没赚到多少钱。

  漂泊在外,陈志文越发怀念家乡的味道,他产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2019年,陈志文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湛江,做他最熟悉的生蚝生意。

  湛江,濒临南海,渔业资源丰富,这里出产的海鲜,全国闻名。在坡头镇,生蚝养殖已有200多年历史,大部分村民以养蚝为生。塘尾村地处咸淡水交接处,水源咸度适宜,且周边无污染,是湛江独一无二的天然养蚝基地。

湛江市坡头镇,当地生蚝养殖已有200多年历史,大部分村民以养蚝为生。

湛江市坡头镇,当地生蚝养殖已有200多年历史,大部分村民以养蚝为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陈志文的父亲也是养蚝户,海边长大的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和长辈一起“赶海”,骨子里有一种开朗洒脱的特质。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对家乡的特产生蚝,情有独钟。

  “希望把湛江生蚝品牌做大做强!”对陈志文来说,这是一个逐梦的开始,他打算通过湛江生蚝,让更多人了解湛江。
创业,没有专业技术怎么办?陈志文找到了专业的科研机构合作的机会——通过给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提供试验用生蚝,与生蚝学者对接交流,不断获取行业内最新的知识。

  凭着一股“闯”劲,陈志文从调研、找专家、跑公司、转市场等一步步摸索前进,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水产公司——广东粤之宝水产有限公司。

  不走寻常路的90后“新农人”

  “各位老铁,这是我们湛江本地的生蚝,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在陈志文的网络直播间,刚开播就吸引了数百名粉丝前来围观,真实且接地气的直播风格,屏幕上“点赞”评论不断刷屏。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陈志文的创业之路面临严峻挑战。他认识到,不能再走批发销售的传统路子,必须建立新的销售渠道,提升湛江生蚝的知名度,于是开始接触电商直播。

  “湛江生蚝品质极佳,借助电商平台直播,一定能做出爆款。”试播的成功,显示了陈志文一流的带货水平。如今,他正准备与专业的网络直播团队合作,将电商直播这一全新销售渠道用好,全面推介家乡的生蚝产品。

90后创业青年陈志文通过电商直播,推介家乡的生蚝产品。

90后创业青年陈志文通过电商直播,推介家乡的生蚝产品。

  陈志文还推动成立了湛江生蚝产业协会,促进了湛江生蚝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此外,他还筹备打造湛江生蚝产业园,将生蚝产业全产业链做通,提高附加值,促进生蚝产业的转型发展。

  除了经济价值,陈志文也十分重视生蚝品牌的建设,他联系上专业的画师,共同开发蚝壳文创产品——用废弃的蚝壳为原料进行绘画创作,将湛江的本土风情元素融入到小小的蚝壳中,变成当地特色的手信礼品。这种原生态的艺术创作方式对湛江蚝的品质、工艺进行推广,赋予生蚝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让更多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爱上湛江。

湛江当地独特的蚝壳文创产品——用废弃的蚝壳为原料进行绘画创作,将湛江的本土风情元素融入到小小的蚝壳中,变成手信礼品。

湛江当地独特的蚝壳文创产品——用废弃的蚝壳为原料进行绘画创作,将湛江的本土风情元素融入到小小的蚝壳中,变成手信礼品。

湛江当地独特的蚝壳文创产品——用废弃的蚝壳为原料进行绘画创作,将湛江的本土风情元素融入到小小的蚝壳中,变成手信礼品。

  湛江当地独特的蚝壳文创产品——用废弃的蚝壳为原料进行绘画创作,将湛江的本土风情元素融入到小小的蚝壳中,变成手信礼品。

  凭借着对生蚝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陈志文的生意愈加有声有色。目前,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的发力,年收入数百万元,带动数十名农民增收致富。

  “小”生蚝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上午10点,装运生蚝的货车驶进海鲜交易市场,鲜咸气味扑面而来,生蚝买卖热火朝天。每天早上是陈志文最忙碌的时候,他和工人一起把筛选出来的生蚝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对于生蚝的经营,陈志文有着独到的理念——为追求蚝肉的新鲜感,他经常亲自出海去蚝场,用最快的速度捕捞品质最好的蚝回来,用最短的时间带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湛江生蚝

  距离湛江四百多公里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正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在横琴创业的澳门青年贾瑞明通过媒体报道认识了陈志文,他专程驱车4个多小时找到陈志文探讨合作机会。“来这里挑选最好的生蚝,将这种鲜美的味道带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平台、大市场。”贾瑞明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湛江生蚝

  凭借良好的口碑,陈志文结交到不少行业内的朋友,在生蚝界成功“出圈”。如今,陈志文正努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将湛江生蚝品牌推广出去,为家乡的经济振兴出一份力。

湛江生蚝

  因海而富,凭海而兴。生蚝产业在湛江市解决了沿海大量农民、渔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重要途径。

  作为农业大省,广东积极推动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的人才工作,加快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的全面培育,着力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带头人,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动力源。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陈志文一样的90后“新农人”返乡创业,他们懂技术、懂经营,回来从事农业行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湛江的“蚝”人,用一只蚝撬动致富大产业,走向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本期策划】陈海燕 唐勇军

  【本期摄像】唐勇军 卢志科

  【本期文字】卢志科

  【本期后期】卢晓锋

  【包装】陈春霖

  【统筹】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莫群 陈冰青 

  【文字校对】杨明珠

  【值班主编】张蓓蕾 郭芳

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