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人民以勤劳、智慧和血汗铸就的“人造天河”

2021-11-05 14:50 来源:南方网

猜一猜,这个建筑是什么?

火车道?高架桥?

来一张正面的

多来几个角度

  如果你有了一个或者几个答案,那么看下面这张图,来印证一下对错吧!

  这个像大桥一样的建筑,叫作渡槽;也有人叫它高架渠、输水桥、过水桥;

  我们人类自古便逐水而居,以获取更加便利的条件和动力;江海湖泊的变迁,改变着自然界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在漫长的繁衍道路上,与水之间的较量从未停止;于胜败之间累积经验,掌握了诸多技巧、手段,能将水驯服。

  渡槽,这种架空输水建筑物,就是人类早期发明、应用的驯服水的方法和工具;

  古今中外的各种渡槽,数不胜数,而今天要推荐的,是楼上几张图片的“主人”——长岗坡渡槽。

  这座1981年建成的当时世界最长人工渡槽,至今仍然是当地最重要的水利枢纽。

  从1976年11月至1981年1月竣工,它的建设历时四年零二个月,全长5200米,宽6米、槽高2.2米;含133个石墩、132个跨拱;最大跨拱51米,最高拱37米;流量最大可达25立方米/秒。

  其中有2700米长拱跨无钢筋或少钢筋;

  渡槽共有161条伸缩缝,每一条都经过多次工序完成,通水以来没有发现一处漏水。

  总工程量72.8万立方米(土方45.7万立方米,石方22.81万立方米,浆砌石4.36万立方米)。其中主要工程是17.65万立方米;干渠分流灌溉农田8.14万亩,当时受益人口30万人(当时罗定县人口60万);

  在20世纪60、70年代物资匮乏的背景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如今的长岗坡渡槽,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被评为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也早被纳入罗定地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长岗坡渡槽的河水依旧流淌,它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动人故事,也诉说着长岗坡跨越不同时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广东印记》之“长岗坡渡槽”,珍贵历史影像资料与实拍画面结合,让我们一起重温四十多年前长岗坡渡槽建设期间的壮阔、壮烈场面。


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