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全球联动“碳目标”,国内汽车产业的碳现状与未来

2021-06-05 09:0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31日晚间11点的春熙路太古里,排队吃火锅的人依旧不少。与此同时,中信戴卡工厂嗡嗡作响,24小时不停歇。

  但24小时的高速运转并不对应着持续的碳排放。一年时间内,通过使用中信戴卡铝质零部件轻量化,每年节省燃油消耗2 亿升,减排50万吨。

  “双碳目标”提出后,各界纷纷出了自身的减排与清零计划表,而中信集团近期举行的“助力双碳目标,推进绿色智造”主题对话便讨论了包括中信戴卡在内的国内汽车生产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国内车企的挑战与机遇

  置身于《巴黎协定》全球联动大环境,汽车行业压力重重是不可避免。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材料科技开发部部长马秋博士在主题对话中称,针对汽车行业,欧盟出台了绿色新政,主要围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交通三个方面。同时,欧盟也进行相应立法。在欧盟销售的产品要满足其绿色指标,即碳的当量排放,这也意味着,中国的产品若出口到欧洲必须要满足其绿色产品的要求。

  “国内针对碳排放主要是汽车就是三套管理方案、两个角度、四种措施,此外还涉及奖励措施和程序措施,如今各个行业都在启动”, 马秋称,“整个汽车行业是高度集中、规模化的工业体,对碳排放是一个很敏感的因素,有的时候碳排放到后期竞争的时候可能影响到我们公司的存亡以、成本和战略,目前对外发布的捷报路虎是2039年达到“碳中和”,沃尔沃和通用是在2040年,福特、大众和丰田、日产基本上205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

  他进一步指出,国内目前没有一家整车厂商对外宣布对外达标的具体日期,都在跟随着国家政策。“因为我们国内生产主要是靠电,电的结构主要来自于煤,我们整车厂会基于各个省市行业政策会核算整个集团应对的策略,然后相应的对外宣布我们达标的年度目标。”

  不过,马秋随后称,虽然吉利没有宣布年度目标,但在其三步规划里,最为关键的是基于2030年达到峰值,峰值后便为拐点。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院长李新亚在主题对话中表示,规模发展仍为中国的巨大优势,但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这三项中,中国尚排在全球第三方阵,与美、日、德等相比仍有不小差距。“6年前在制造强国建设前我们是大而不强,经过这几年建设,我们韧性比原来更好。”

  李新亚认为,双碳目标下,机械工业主要面临机械工业市场需求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机械工业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机械工业制造工艺将会受深刻影响;产品竞争要素将发生变化,以及技术创新将更加急迫此五方面挑战。

  但挑战与机遇自来为一体两面。在他看来,汽车行业在加清洁能源的发电方式,新能源汽车与其带来动力电池,节能减排装备,零部件再制造均有大幅的空间。

  不达标,就无法参与全球化竞争

  中信戴卡董事会秘书仇贵国表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中信戴卡也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实践,根据中信集团总体战略部署,中信戴卡拓宽节能减排路径,打造绿色产业链,形成了三位一体,国民共进,全球同步的低碳发展模式,以实际行动推动“碳中和”的目标实现。

  中信戴卡前瞻技术研究所部门经理刘海峰对此作了具体说明。在他看来,随着各种国际协会和各种法规的要求降低碳排放,它给汽车工业,中信戴卡是一个汽车零部件为核心的工厂造成了严峻挑战。

  “全球的电解铝和碳排放,目前接近90%铝合金生产采用是采用火电铝电解生产,水电铝只占不到10%,由此造成我们国家的铝碳排放非常高,大概12.8吨CO2/吨铝。同期在欧洲和北美只有1.9和2.7,双方有约80%的差距”,刘海峰说,“如此一来,在欧美制造型企业和欧洲和美国他们提出了碳排放以后,对我们的制造型企业是一个最严峻的挑战,未来我们以多经济成本制造部件在碳排放不达标的时候你拿不到销售许可,无法参于全球化竞争,是国内制造型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此,他指出,中信戴卡在此基础上对戴卡的生产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规划,从原材料一直到可循环三个过程,分解了整个碳足迹,包括能源、成分、熔化与静置、铸造、机加和包装这三个方面。

  除此之外,刘海峰指出,为了进一步减低碳排放,中信戴卡工程研究总院一直不断进行持续创新工作。

  “首先是创新材料的开发,我们现在正在开发铝硅三含金来取代硅七合金,硅含量降低了4%以后由于硅本身制造过程当中也要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4%的硅,合金碳排放本身就降低了10%”,他补充道,“其次,从创新角度看,我们开发了铸锻一体制造工艺,由创新的合金引起了创新工艺开发,从而生产效率提升20%;第三个就是再生铝的应用,在水电铝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且更具有竞争能力和挑战性;最后是碳捕捉技术,未来戴卡将计划捕捉二氧化碳变成我们产品一部分,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对于成都低碳示范工厂的情况,刘海峰总结称在能源层、生产层和排放层做了完整的工作。“从能源层角度来说我们更多做绿色能源材料,生产层是绿色制造,我们要回收全生产过程当中节能、环保等等包括创新,在排放层我们重点利用余热利用,就是整个全流程的碳排放计算核算和天然气循环利用等。”

  如今,绿色时间轴处处遍布,中信戴卡自然也有自己的时间表。 未来,中信戴卡将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绿色电力占比,同时以成都KSM 工厂为试点,建立低碳示范工厂,集中应用全流程低碳发展技术,争取在2025 年实现降低25% CO2 排放,2030 实现降低50% CO2 排放。

编辑:张霜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