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位于增城中新镇的坑贝村吸引了不少周边游游客。他们欣赏着古老的建筑,手牵手走在历史悠久的青石板路上,聆听着时光的回响;与时空对话,品味文化的魅力,也享受着乡村旅游的宁静与恬淡,让心灵放空。如今,这个古老的村庄成为了新晋的假期网红打卡地,也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坑贝村位于增城区的中新镇,有着780多年的历史。坑贝村的由来,是因为附近的金坑河盛产坑贝而得名。据介绍,坑贝村是在南宋嘉定年间开村,第一个来此落户的是一个叫毛富兴的人,因此坑贝村下辖的几个自然村就分别是毛,崔,汤,梁等姓。村里的古民居群保持得比较完整,保存了官厅,式谷毛公祠,古民居群。
走进坑贝村,你会感受到这里的古趣和淳朴,平滑坚硬的石板街、精致衰朽的木牌匾、参差逶迤的镬耳房,形制相似的明清古院、骨骼清奇的碉楼,还有随处可见的鸡、鹅、牛、羊,让你的旅程充满意外的惊喜。这里隐约保留着的古风,让你窥见历史的痕迹。
如今坑贝村建村伊始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目前通面宽152.43米,通深53.96米,面积8225.12平方米。整体建筑分为11列5排。独立的房屋形制基本相同:硬山顶,碌灰筒瓦,锅耳封火山墙,施彩绘,面阔均三间,宽度为10.49米,排、列之间有纵横青云巷。村落格局形成于明末清初,很难得地整体保存到了今天。
在广州,像坑贝村这样整体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并不多。如果这里得到复原,周边的人们就可以前来领略旧时岭南渔樵耕读的生活画卷。据悉,这个明末清初的古老村落,将被申报为省文化遗产。
游览攻略:
①村内有炮楼,始建于清代,原高五层,约20米。20世纪50年代末期被拆剩两层,现高约9米。平面呈正方形布局,边长16米,占地面积256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青砖铺地。该炮楼为砖、木、石混合结构,可用于防范匪贼,亦可储备粮草,危难时可容纳全村村民和牲畜以固守待援。
②坑贝门楼,是古代坑贝村村民进出村的主要门关,建于清代。该楼坐西南朝东北,面阔一间4.18米,进深两间2.9米,占地面积12.12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共七檩,前墙内为空廊。门面墙为水磨青砖,花岗岩石墙裙,墙楣施墨绘。又有花岗岩石门夹,门洞上原安装有直棂,现存直棂孔。墀头下部嵌花岗岩石。
③坑贝四方井,位于官厅与书房之间的纵巷内,开挖于清代,用一整块花岗岩石打凿而成。井口边长0.86米,内径0.54米,高0.16米,内壁用青砖砌筑。井台铺长条形花岗岩石,四周有排水沟,无淤积,整齐清洁。井水清澈甘凉。
位于增城的坑贝村 ,距离广州天河约50分钟车程。这里不需要购买门票,村里依然保存着最古朴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