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2021)在上海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等监管部门领导发表主旨演讲。
透过他们的发言可管窥年度金融监管的风向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这些重要风向标包括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四举措支持绿色金融、关注五大风险等。
对海内外市场而言,通胀是近期备为关注的话题。梳理监管层的讲话来看,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中国虽然PPI走高,但年内CPI依然可控。相应地,中国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因为PPI走高而收紧,易纲甚至提示了通缩风险。
“外部的疫情形势、经济回升、宏观形势和宏观政策等都有不确定性,对来自各方面的通胀和通缩的压力均不可掉以轻心。”易纲表示。
今年中国CPI预计前低后高
一年前,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尽管目前主要经济体物价总水平上涨还不明显,但考虑到国际供应链恢复还需要较长时间,要素成本会进一步上升,加之各国持续刺激需求,货币派生机理变化,通货膨胀也有可能卷土重来。”
此次陆家嘴论坛上,郭树清表示,通货膨胀像约定好了一样,如期而至。而且比美欧所预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至于将要持续的时间似乎也不像许多专家预测的那样短暂。
毫无疑问,通胀已成为全球都在关注的话题。数据显示,5月美国CPI同比增长5%,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前值为4.2%,已创下2008年9月以来新高。美国通胀将影响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进而对全球经济金融形成影响。
“近期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但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易纲直言。易会满认为,大宗商品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经济复苏不平衡、供需缺口扩大。
受大宗商品涨价影响,中国PPI已快速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 PPI同比上涨9%,涨幅较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创下了近13年来新高。市场也在关注PPI上涨是否会传导至CPI,以及物价走高后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
易纲认为,今年以来我国PPI增幅较高,一定程度上与去年PPI为负形成的低基数有关,应用去年、今年和明年连续三年的整体视角来观察PPI变化。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今年我国CPI走势前低后高,全年的CPI平均涨幅预计在2%以下。
易纲表示,货币政策要关注结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其中,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因此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而绿色转型会使物价走势有所上升。不同方向的价格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冲,从而有利于在整体上稳定物价。
“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物价走势整体可控,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注重跨周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易纲称。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对于现代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跨周期调节的核心思想是M2和社融增速与经济增速匹配。目前看物价上涨受供给端的结构性因素影响更多,而国内需求的修复并未到过热的地步,货币政策对于通胀的回应或相对克制,并不会因为读数的走高而收紧。
郭树清表示,持续多年的稳健政策使得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又卸下了沉重包袱。和发达国家央行购买资产扩表不同,中国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适当增加定向再贷款、推动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更多贷款,央行资产负债表保持稳定。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为7.41万亿美元,相比2019年末扩张3.2万亿美元。同期,欧央行、日本央行分别扩张3.3万亿美元、1.5万亿美元。此轮扩张后,三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也超越了中国央行。中国央行方面,2020年末资产负债表规模为5.94万亿美元,相比2019年末扩张0.6万亿美元,保持相对稳定。
四举措支持绿色金融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人民银行将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等工具,多措并举助力经济的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易纲称。
易纲提出了四大举措: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较早制定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同时与欧盟有关部门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趋同。二是建立气候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三是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研究碳减排支持工具。四是引导金融机构防范气候变化风险。
在当日下午的“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刘桂平表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绿色再贷款可能是碳减排支持工具之一。再贷款是指由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贷给普通客户,其目的在于调节基础货币供应并引导信贷投向。现在为大众所熟知的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即为再贷款的种类。
“金融部门将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完善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动防范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金融风险。”刘桂平称。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2020》提出,气候风险具有“长期性、结构性、全局性”特征,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在金融加速器和抵押品约束机制下,市场信号可能会放大气候风险的严重程度,使其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冲击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易纲介绍,人民银行已开展金融机构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并持续监测评估金融机构绿色转型。要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预期使用寿命和折旧的实际情况,稳妥设计转轨参数和动态风险权重,努力实现在绿色转型的过渡期平稳转轨。
防范金融风险一刻不能松懈
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经过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过去我们面临的多个方面的金融风险都出现了收敛趋势。但是,防范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一刻也不能松懈。”郭树清表示。
在郭树清看来,未来需范防五类风险:一是时刻警惕各种变换花样的“庞氏骗局”;二是切实防范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三是坚决整治各类非法公开发行证券行为;四是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经过整治后,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较历史峰值压降20万亿元,但存量规模依然较大,稍有不慎就极易反弹回潮;五是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
“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预计将有一定比例最终劣变为不良。一些地方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倾向严重,相当数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偿债压力很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债务违约比例上升,加剧了银行机构的信用风险。”郭树清表示。
上述各类主体中,目前唯有城投债“金身不破”。今年5月城投债发行规模为1580亿,创2014年10月以来的新低。当月净融资规模为-835亿,创出历史新低。这主要源于城投债发行政策的收紧。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称,城投公募债打破刚兑是趋势,只是这个进程会很复杂。从底线思维并结合当前宏观环境考虑,城投债依然是可以适度下沉或者维持已有下沉力度的对象,但对于应该切割的区域也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