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头啖汤评论:《荷塘月色》AI率过高,论文检测岂能闹笑话?

2025-05-12 14:48 来源:南方网

  “查重过了吗?”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关于论文AI率“亮红灯”的帖子引发热议。据报道,有媒体将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与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片段上传至某常用论文检测系统后,结果显示这两部经典作品AI生成内容总体疑似度竟分别达到了62.88%和52.88%。这样的检测结果,也让学生们普遍多了些“论文被AI误判”的担忧。

图片

图源:大河报

  AI率检测,事实上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文本进行检测,分析文中AI生成内容的占比。当前,随着AI应用快速普及,AI成为不少高校学生写论文的助手,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对学生依赖、滥用AI的担忧:思维产生惰性、学术诚信缺失,从而削弱了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为此,多所高校曾发文对毕业论文AI生成内容进行规范,要求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这也间接导致一些学生遵循学术规范“苦兮兮”写出的论文,虽确系原创,却被错误标记成高AI率。

  以《荷塘月色》《滕王阁序》等名篇巨作为例,这些经典作品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检测系统难以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深层语义与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等进行深刻辨别与剖析,故而会因其“过于完美”而误判为AI生成,这也正是AI率高达60%以上的原因所在。同时,这一现象也直观表明,当前一些高校采用的AI率检测标准和技术存在缺陷,学术评价机制在面对人工智能冲击时准备不足,高校论文检测标准和技术亟需与时俱进、及时完善。

  审视现有论文AI率查重系统的运行逻辑,其本质是在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反映出更深层次的认知危机。当前,检测系统通过识别特定语言模式来判定内容是否为AI生成,而使用者则不断调整表达方式以规避这些雷区,形成以AI写论文、AI查AI率、AI去降AI率的荒诞闭环,这种围绕技术标准进行“麻木创作”的做法,严重弱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渐偏离思想独创性与知识深度的核心标准,这与学位论文创作与学术评价本质背道而驰,不符合当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回归学术评价的核心问题,即论文研究的创新性与思想性,如何实现技术工具与学术创造“两全”?揆诸当下,不少高校采用更加审慎包容、温和鼓励、理性评估的做法面对AI技术写作与检测,一方面出台大学生AI使用规范,将AI应用分为禁止、有限、鼓励、开放四类,覆盖教学全环节,构建更为科学、包容的论文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优化论文评价的权重分配,降低对单一检测指标的依赖,强化对学术创新的考察,包括思想原创性和知识贡献度,这些探索性做法既有助于重构人的创造性和技术工具协作边界,也为学术评价体系适应AI时代提供了重要支撑。

  回归AI技术本身,面对名人名篇AI率“亮红灯”的系列事件,我们不能单纯地、一味地批判技术,更应该思考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即工具理性对人类思考的异化问题。当冰冷的数据消解了文字背后的思想温度,当原创的表达屈从于技术标准的“裁决”,我们该如何在技术的评判中,守护思想的温度与创作的热情?或许只有疏堵结合、以疏为重,建立更科学、更具包容性的学术评价体系,聚焦学术成果的思想深度与创新价值,坚守“人机协作不逾矩”的初心,才能真正让AI成为创新的朋友,而非造假的手段。

  撰文 岳云

编辑:胡伟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