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600万负债从天而降,司法审判容不得同名同姓的糊涂账

2025-07-17 18:25 来源:南方网

  600万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当接近600万的负债从天而降压到一位农民工的身上,就更显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据媒体报道,因为和一起民事诉讼中的被告同名同姓,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太平村村民王喜民的所有账户被突然冻结,银行卡上的可用余额为-5988085.63元,这导致他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图片

王喜民的银行账户被冻结600万元。图源:“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

  “600万太吓人了,我一辈子也挣不到600万。”由于实名账户被冻结,一年来王喜民无法外出打工、无法手机支付、无法领取农民工补贴,每次出门只能揣上现金。在移动支付高度发达的今天,他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倒退键。仅仅因为同名同姓,就将村民“捆绑”进了一场他从没听说过的诉讼之中。荒诞的司法乌龙暴露出案件审理的粗枝大叶,而这是司法审判决不能越过的红线。7月15日,新疆哈密中院二审开庭,原告当庭辨认:“他不是我要告的人。”终于,王喜民的账户迎来解封。

  如果说一次犯罪是污染了水流,那么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则是污染了水源。随着账户的解封,事件看似有了圆满的结局,实际却给司法体系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痕:倘若没有媒体曝光、没有律师免费代理,这位农民工的生活还要被冻结多久?此次案件中,真实被告与这位村民的身份证号、户籍地等信息均不相同,他们二人一个未收到开庭通知缺席审判却收到了判决书,另一个则是账户被莫名冻结。纵然存在诸多信息不一致,纵然被告在一审时缺席了判决,法院依旧没有仔细核对身份,犯下了致命的低级错误。这既暴露出身份识别环节的严重疏漏,也暴露出程序正义的无故缺席,既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为司法机关的公信力蒙上厚厚的阴影。所有的正义都应按照正当程序去追求,否则便可能招致非正义的恶果。

  与草率冻结账户并存的,是解冻流程的繁琐阻塞。得知账户被冻结后,王喜民咨询了腾讯客服,联系了伊州区法院和当地12345,均未能解决。也曾想过前往当地澄清误会,但终究被路途开销无法使用银行卡和电子支付的状况劝退。一来二去,纠正这个司法过错竟然花了一年之久,足见纠错通道的堵塞与纠错流程的繁琐。如今解冻账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既要严惩造成此次错误的责任人,使其切实承担相应责任,也要激活国家补偿法,对当事人给予必要的补偿。

  在法治社会,法律是一柄双刃剑,一刃针对违法犯罪,一刃针对权力自身。当误会尘埃落地,我们不能止于个案的反思和纠错,而应将其转化为制度补丁。首先要完善身份核对机制,采用人脸识别、共享数据库等手段,多方核验涉案人员的身份;其次要健全完善纠错机制,一旦确认案件失误,应尽快纠正弥补。唯有敬畏手中的权力,审慎行使权力,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权利,才能让每一次司法行为都在严密的程序轨道上运行,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撰文 林珊

编辑:顾萌萌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