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与科技相遇,会有怎样的图景?在深圳,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正用科技为中华文明打开新的叙事维度。
5月22日,观众在文博会体验五面屏沉浸式交互项目。图源:新华社
戴上VR眼镜,就能置身于江南古城、唐宫夜宴、海上丝绸之路,探索历史地标与非遗元素的千年古韵;站在电子屏幕前,就可以一键开启AI换装,小时候玩的公主换装贴纸瞬间升级为3D现实版。南方科技大学用AI重现汴京彩灯文化,点亮《清明上河图》的景物流动;还有以接触即兴的舞蹈形式进行“平行宇宙”的无界交流……
但说起今年文博会的“显眼包”,当属广东机器人天团:用古筝弹奏《彩云追月》,与人进行围棋博弈,以毫米级精度复刻敦煌壁画,写书法的、打咏春拳的、当讲解员的,忙得不亦乐乎,作为文化传播的新主角,它们让传统文化有了七十二变的新玩法。
从首届文博会展示图书和电子产品,到今天数字技术成为文化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创一路迭代,与科技不断深度融合。今年新增的“文化科技金融展区”和“人工智能展区”,让我们看到AI从工具性辅助升级为文化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当文化源代码遇见科技新算法,我们迎来的不仅是产业升级,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数字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我想,这正是文博会留给时代的启示:真正的文化自信,永远面向未来而生长。
南方网、粤学习见习记者 顾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