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把农民当韭菜割,“假专家们”脸都不要了?

2025-08-11 19:27 来源:南方网

  农民种地本来就赚不到多少钱,竟然还有骗子打上了他们的主意,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如今,有一帮活跃在网络上的“伪助农达人”打着免费指导的旗号,先以“农大毕业”等标签打造人设,再用一些伪科学“小妙招”博取流量、渲染焦虑,最后图穷匕见,掏出了自家的“增产神器”,连哄带骗地诱导农民下单。

来源:央视财经

  实际上,他们哪懂什么种地?“啤酒加食盐,产量笑开颜”“农资店绝不会告诉你的小秘密,不用就亏大了”……这些千篇一律的话术,全是批发来的。钱落到了他们手里,伤害却落到了农民的身上。他们卖的那些假农药、劣肥料,会让土壤板结、地力衰竭,换来的是烂果和绝收。赚完快钱的人跑路之后,农田的创伤却需要用多年的修复来弥补。

  这些骗子,其实就是当年的“老神医”换了个皮。他们曾经在电视上吹得天花乱坠,给老人卖风湿贴,给家长卖“聪明药”,唬人的头衔一挂,白大褂往身上一搭,就开始分享自己刚编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消费者,面对这些陷阱可谓防不胜防,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等而吃尽苦头。他们对专家的信任、对技术的渴求,反而成了被算法精准围猎的弱点。本该被用来传播知识的互联网,却反过来成了骗子的帮凶,这着实令人唏嘘。

  破局之路,充满了挑战。假农资店铺背后多为空壳公司,违规账号被封后换个ID即可重生,而证据链断裂、跨地域维权难等问题,往往让农民追偿无门。更深层的矛盾则在于,基层农技推广力量相对薄弱,政府主导的科普未能占领短视频阵地,骗子们便乘虚而入,抢走了这方面的话语权。监管部门亟须深入网络腹地,进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让那些披着“助农”外衣的演技派再无登台机会。

  当一粒种子埋进土壤,它承载的是生计和希望。把农民当韭菜割的直播间,伤害的不仅是一年的收成,更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唯有让科学驱散迷雾,让监管利剑斩断流量黑产链条,才能守护好每一颗种子的春天。毕竟,田野需要的是真正的科技之光,而非镜头前的坑人套路。

  撰文 陆文茗

编辑:胡伟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