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让支教回归公益本质

2024-06-11 11:12 来源:南方网

  据报道,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而那些“被参与”此类研学项目的大凉山孩子,则奔波在各类“公益课堂”“免费夏令营”之间,应付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支教研学团。

  支教是我国“三支一扶”服务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初衷是弥补当地教育资源的缺失、满足当地学生需求,本是服务社会的公益善举。然而,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支教当成了一门“生意”。尽管目前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却早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正在排队等捡漏。

图源:视觉中国

  有的研学机构打着公益幌子变相卖产品,一些人把去支教当成“镀金”,甚至给自己贴上某种标签,立下某种人设。一些短期支教项目的游玩体验时间甚至长于教学时间,导致真正的教学时间被大幅压缩,支教失去原本的意义。有些支教研学团就是“走马观花”,给当地的孩子发礼物合影完就走了。这样的支教已经变质变味,这样的研学路子已经走偏走歪,不仅对真正有心于乡村教育的人是一种伤害,更在某种程度上败坏了“支教”本身的名声。其背后折射的,是当下支教工作从人员选拔到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支教也是个技术活。国家、地方政府、学校事业单位等组织的支教活动,均有严格的组织程序,例如支教人员申报审核、相关培训和体检等。正规的研学机构的支教志愿者也需经过简历筛选、多轮培训和考试等流程才能报名成功。而反观少数支教研学结构,招募支教志愿者可谓随心所欲,有的随便租个场地或和学校联系好,就可以招募学生参加免费夏令营,有些地方的“娃娃支教老师”自己就是个小学生,他们能教个啥?更有某些博主为博眼球引流量“恶意编造”“捏造苦难”,既涉嫌欺诈,更是伤害了孩子的情感,应当被明令禁止。当然,付费支教作为商业行为,双方各取所需,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让不符合教学资质和师德的支教人员进课堂,不仅教学质量不合格,还可能给学生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决不能视而不见。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支教是一件极具意义和价值的事。无论是付费支教还是公益支教,都应该回归教育的初心和初衷。支教事业健康发展既需要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吃苦、担当、奉献付出。作为支教志愿者输出方的高校和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选拔标准,让支教课堂秉持公益的情怀,远离利益的追逐。志愿组织方等相关组织应将关爱和资源投放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避免出现一所学校被反复送教上门的“支教形式主义”。支教志愿者本身更应端正动机,从心底断了“有偿公益”“花钱买公益经历”的念头。当支教成为双向奔赴,才能真的对得起大山里那些孩子们期待的目光。

  撰文 尹贵龙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