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个人收款码收纳千万门票?公共资源不容“暗箱操作”

2025-07-03 15:10 来源:南方网

  一个小小的个人收款码,竟能让公立动物园的门票收入在数年里脱离监管,累计金额高达上千万元。日前,平顶山河滨公园动物园财务违规事件引发热议,本该属于全体市民的公共资源收入,通过私人账户悄然流转,动摇的不仅是财政纪律的根基,更是公众对公共机构最基本的信任。这场“收款码风波”,既是对公共资源管理规范的拷问,更是对城市治理者良知与担当的检验。

涉事动物园。图源:大皖新闻

  公立动物园作为公共服务机构,门票收入理应纳入财政专户,接受严格审计与监督。然而,平顶山这家动物园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个人收款码堂而皇之地取代对公账户,数年间吸纳上千万元资金。近乎“裸奔”的违规操作,暴露出的监管失灵触目惊心:财务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连最基本的“收支分离”原则都未遵守;上级主管部门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私人钱包”替代财政账户的荒诞现象视而不见;审计监督机制严重缺位,上千万元资金的异常流动竟未触发任何预警。三重失守的背后,是对公共资源所有权的集体漠视。当公共资产沦为可随意支配的“口袋私货”,制度的严肃性便荡然无存。

  面对舆论质疑,原园长一句“相关责任人已受处分”的轻描淡写,根本无法平息公众的疑虑。处分是否精准对应责任?流失的千万资金能否全额追回?滋生乱象的制度土壤是否彻底铲除?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让所谓的“处理结果”显得苍白无力。公众需要的不是“罚酒三杯”式的敷衍问责,而是对整个管理体系的刮骨疗毒。

  公立动物园的门票收入,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财富,应服务于园区建设、动物养护、科普教育等公共用途。但当这些资金流入“暗箱”,侵害的是实实在在的公共利益。如此这般“损公肥私”的操作,在公众与公共机构之间楔入一根刺,每一次类似事件的曝光,都是对信任基石的又一次腐蚀。

  解决这场风波,绝不能止步于更换收款码或处分责任人,更亟待一场从制度到理念的彻底革新。一方面,要扎紧制度笼子,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所有公共资源收入一律纳入财政监管,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资金流向的全程可追溯、可监控;另一方面,要敞开监督大门,引入第三方审计、公众查询等机制,让每一笔收支都晒在阳光下。归根结底,公开透明的账目,才是公共机构最好的“收款码”。

  公共资源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私用;公共机构为“公”,一举一动都必须守规。对于涉事地区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危机应对,更是一次重塑公信力的契机。唯有以“零容忍”态度彻查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完善制度,让公共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才能重新赢回公众信任,让每一份公共资源都真正服务于人民。

  撰文 孔德淇

编辑:胡伟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