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直播网红辛巴自创卫生巾品牌“棉密码”陷入了健康风波。有消费者举报该品牌卫生巾检出致癌物硫脲,多位消费者声称长期使用了该品牌卫生巾之后,出现了甲状腺癌、妇科炎症、月经紊乱等健康问题。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赚女人钱,热烈拥抱“她经济”的时代:商场把妇女节炒作成“女神节”,工厂生产高溢价的“女性向商品”,自媒体教女性鉴别渣男,影视圈关注女性成长……但与此同时,一片小小的、每月有数亿女性都会用到的小商品——卫生巾,却检出了致癌物。这一新闻瞬间引爆舆论:女性每月都要经历月经期,而无良男网红居然利用粉丝信任,在这个女性贴身用品里下毒!最私密的健康防线,就这样被资本击穿。
“棉密码”卫生巾检测成果。图源:极目新闻
其实,卫生巾出事不是第一次了,这说明新国标不够全也不够严,杜绝了黑心棉,却没能逃过添加剂。要彻底解决卫生巾问题,需要一个良性社会构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非只是遇事喧闹一场,尔后继续听之任之。
现在的国标只是将卫生巾纳入“一次性卫生用品”,这和日本“准医药品”的级别相差很大。如果将检测义务前置,要求所有上市产品必须附有第三方权威机构流动检测报告,并在包装显著位置标注关键安全指标,会不会更令人安心?检测费用可计入生产成本,告知消费者——如:您的10元钱中有1元用于送检,花钱买个安心。这在技术上非常好解决,可实现检测报告与生产批次的永久绑定,形成流动质检单,扫码即可验证真伪,杜绝抽检合格但实际流通产品不合格的作弊空间。
对于产销量巨大的商品,行业协会也应有所作为,建立比国检更详细的检验标准,每季度更新禁用物质清单。商家若不严控品质,就请接受清理门户的惩罚。协会还可协助市场监管部门建立消费品成分大数据平台,对新增化学物质自动进行致癌/致敏风险评估。为免劣币驱逐良币,可对违规企业实施行业联合抵制,如全渠道下架、供应链断供等,让失信成本远超违法所得。
主播选品也必须负连带责任。现在主播推什么大家买什么,有时主播说自己用过,消费者也无从鉴别,就算真的用过,是抽用、试用,还是密集使用?都不清楚。更何况,很多危害是长期性的,一下子看不出来。对此,可要求带货主播公示选品团队资质(如具备CMA认证的检测专家),并贴在直播间显著位置,持续展示最新检测报告编号。若推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主播必须承担连带责任。
女性向媒体往往有不少广告来自女性产品供应商。建议女性向媒体可联合妇联、妇科医生组织公益性的评选,如根据长期质量追踪(至少2000例12个月使用跟踪数据),推出大家信任且经过鉴证的优选品牌,并按实际情况流动评选,如实行“半年复检+投诉达百分之几即暂停资质”的考核制度,确保认证含金量。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已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女性用品却屡次爆出质量问题,这不是技术水平达不到,也不是管理手段做不到,而是我们不能再满足“曝光-整改-再曝光”的死循环。让女性不必成为化学专家也能安全消费,才是对“她经济”最好的尊重。
撰文 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