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不能吃泡面,你怎么看?近日,有网友晒出高铁车厢里的提醒,让乘客不要吃榴莲、方便面这类气味重的食品,引起不小争议。支持者认为,车厢是公共空间,泡面气味大确实影响别人。反对者则吐槽,高铁餐食价格不便宜又难吃,吃泡面方便实惠,属于个人自由。
图源:九派新闻
事实上,高铁上到底能不能吃泡面,目前处于一个“不禁止但不支持”的模糊状态。相关提醒仅为铁路部门发布的出行指南中关于乘车期间的用餐注意事项,属于倡议性质,并非强制性禁止规定。而铁路部门给出的“不支持”的理由是: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为创造良好旅途环境,确保空气清新,旅客在乘车期间,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可见,铁路部门针对的不是方便面,而是所有具有浓重气味的食品,榴莲、方便面只是因其代表性而被当作了“出头鸟”。
高铁车厢内较为密闭,气味大的食物味道不易消散,从维护空气质量、保障旅途环境的角度,对食用浓重气味的食品做出一定限制,也在情理之中。这事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一方面在于泡面在中国铁路运输史上扮演着独特角色,“泡面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的叫卖声耳熟能详,泡面+火腿肠的旅途记忆更是满满的情怀滤镜;另一方面更在于其实用价值,便宜大碗,吃起来热气腾腾,不知抚慰了多少旅客的辘辘饥肠,多年来江湖地位始终稳固。
一边是车厢空气质量的要求,一边是旅客填饱肚子的刚需,这泡面到底还能不能吃?讨论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乘客为什么要吃泡面。观察新闻评论区可以发现,不少网友认为,如果高铁上有价格合理又好吃的饭,谁又愿意吃泡面呢?除了少数泡面爱好者,这道出了众多旅客的心声——“气味矛盾”之下反映的其实是服务短板。虽然近年来高铁列车上的餐饮种类日渐丰富,部分站点还可以通过12306平台实现手机点餐、送至席位,但无论是列车盒饭还是沿途外卖,价格都相对较高且种类有限,平价档位的盒饭动辄缺货,难以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口味和预算需求。相比之下,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泡面,自然还是不少乘客的现实选择。
破解这场“气味矛盾”,不在于简单的“禁”或“不禁”,而是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供应。一方面,相关标准需要更加科学明晰,哪些属于浓重气味的食品不能笼而统之、含糊其辞;另一方面,列车餐饮服务要跟上,比如优化餐食供应,推出更多分层定价的多元选择,引导乘客前往专门饮食区,减少气味干扰等。此外,是否能够运用技术手段,在用餐高峰时段,强化列车新风系统,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有人说,公共文明的本质是戴着镣铐跳舞。公共空间的治理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的艺术,在差异中共生,在克制中体面。近年来,仅就高铁而言,静音车厢的探索缓解了旅途的“声音矛盾”,宠物托运使爱宠人士“携宠出行”更加便捷,相信这场“泡面之争”也将启发高铁服务的进一步优化。
撰文 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