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作出重审一审宣判,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图源:央视新闻
如此大快人心的判决,是大家期盼已久的。2023年9月此案一审时,贵阳中院就已判处余华英死刑;二审期间,贵州高院认为,原判遗漏了余华英其他拐卖儿童的犯罪事实,部分事实不清楚,为查清其全部犯罪事实发回重审,确保人不漏罪、罪不漏证,体现了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彰显了法律不可侵犯的威严和审慎态度。经过深挖细查,又有新的犯罪事实浮出水面,余华英拐卖儿童数量从11人增至17人。在近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中,维持了原判死刑,这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慰藉,是对公平正义的庄严宣告。
拐卖人口是一种侵犯人身权利的严重罪行。每一个被拐儿童都有一段身心遭受重创的经历,背后都有一个支离破碎、陷入绝望的家庭。从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到“孙卓被拐案”,一幕幕人间悲剧,严重侵害儿童权益,严重损害家庭幸福,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对余华英的死刑判决犹如一道正义的闪电,彰显了法律的尊严与权威可感可触可见,是民意和法治的双重胜利。而网上网下的群情激愤、口诛笔伐,则来自网民心中最本能的正义感,反映出公众对人伦悲剧的共情,对拐卖人口的“零容忍”,以及对“天下无拐”的民心所向。
铲除拐卖人口犯罪毒瘤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重拳出击。而制止犯罪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将罪犯绳之以法,让法律的威严和震慑,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余华英拐卖儿童案,按照最严格的法律程序,经过一审二审,又进一步进行重审,彻底查清余华英全部犯罪事实,并依据法律进行准确量刑,体现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统一,没有辜负公众的期待。让道德底线得到捍卫、公平正义得以伸张,这是一起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标杆案件,代表着法律的态度、全民的意志,更代表着文明与法治的进步,是面向公众的“法治课”,是震慑不法分子的“警示片”,是对正义不容侵犯的真实诠释。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的阴暗面。拐卖儿童不仅抹去了受害儿童原有的人生路线,更改写了受害家庭的整个命运。对待拐卖行为,既要严打、严惩,也要严查、严防。只有健全常态化打拐防拐机制,让相关案件成为普及法律、完善法律的契机,织密织牢防拐打拐的安全网,形成全社会严防人口贩卖的屏障,让不法分子无处下手、无处藏身,才能确保“被拐走的人生悲剧”不再重演,让所有儿童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共享岁月静好的生活。
撰文 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