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环高架上一只圆滚滚的葫芦,意外成了全城牵挂的“网红”。它不是精心打造的景观,只是隔音板上自然生长的果实,却因“福禄”的美好寓意,成了沈阳市民共同守护的“小确幸”——有人特意绕道打卡,有人在社交平台为它“云守护”,连留言里都满是“别被摘走”的温柔叮嘱,甚至有人说“有种集体守护孩子成长的感觉”。
当事葫芦。图源:人民日报
然而,和动画片中蛇精偷走葫芦娃的桥段一样,这份市民共同守护的“默契”被郭某打破,他在快速路上违法停车,砸下葫芦,将过程发到网上。瞬间,引发网友众怒,直言“东北人不会原谅你”。其实,网友们的愤怒并非小题大做,因为郭某摘走的不只是一只葫芦,而是无数人对生活中细微美好“小确幸”的期待,是城市文明里最柔软的共识。
事情闹大,郭某发布道歉视频,满是愧疚。对于其在二环快速路上违停的行为,交警的罚单(200元罚款、记9分)也紧随其后,传递了明确的态度:破坏规则、伤害集体美好,必然要付出代价。这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的文明力量,也告诉所有人:生活里的小确幸值得珍惜,而守护美好的规则更不能逾越。
其实,城市文明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藏在这些小事里——可能是有人看到路边共享单车倒了顺手扶起,可能是商户在盛夏主动为骑手提供一瓶凉水,也可能是像守护葫芦一样,为一份细微美好达成“不破坏、共珍惜”的默契。这些微光般的小事,凑在一起就是城市的温度。
市民守护葫芦,是对城市温情与公共秩序的珍视,本质上也是在守护“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生态——你守护路边的花草,我守护公共的座椅,他守护路口的秩序,才能让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时常遇见小确幸,时常感受到被温柔以待。
一只葫芦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城市文明的模样。愿我们都能做“微光”的守护人,不做美好的破坏者,让那些藏在生活缝隙里的小确幸,能长久地绽放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让“共同守护”的默契,成为每个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撰文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