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第一山”罗浮山脚下,蜿蜒的环湖绿道串联起湿地、森林与农田等多个自然景观。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广东多地掀起农文旅消费热潮: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民宿火爆,一房难求;多个宝藏县域、热门海岛游人如织,成为网红打卡点;清远长隆森林温泉乐园全国首创的“动物+温泉”复合体验,吸引大量游客……
广州市从化区国医小镇在举行中医药文化活动。图源:南方plus
广东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岭南民俗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多样性的农业资源。“五一”假期期间,广东各地文旅景点游人如织,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传统的技艺、美丽的传说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这些文化元素与乡村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构建出一幅幅充满魅力的画卷。从繁华都市到广袤乡村,从热门景区到新兴的农文旅融合项目,不仅展现了市场活力,体现了消费趋势的转变,也见证了乡村从资源输出地向价值创造中枢的华丽转身,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映照。
广东农文旅消费热潮,既体现在游客数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的升级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已从“观光”转向“体验”。乡村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以及独特的农文旅体验,恰好满足了人们对回归自然、体验慢生活的向往。许多乡村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农事体验项目,让游客现场品尝新鲜的农家美食,参与采摘、垂钓等农事活动,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体验,也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让乡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五一”期间的农文旅消费热潮,既是广东近年来推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成果展示,也是“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生动实践,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融合的深层逻辑。农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打破产业边界,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生态闭环,让农业从“生产端”延伸至“消费端”,推动县域旅游从“边缘地带”跃升为“流量高地”。作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与资源支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焕然一新的县镇村加快建设,为农文旅消费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启迪。
农文旅消费热潮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多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同一个多棱镜,折射出广东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活力与潜力。唯有继续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质量,坚持政策引领、产业融合、消费升级协同发力,方能让农文旅融合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绘就“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画卷,为现代生活带来更多美好体验。
撰文 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