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食堂从食材入手,动态监测每天的用餐人数,定量配餐,既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也减少浪费……”近日,多地记者探访机关、学校和餐饮行业,关注各地在防止餐饮浪费中的经验和探索。
政府食堂。图源:金台资讯
从实施反食品浪费法,到推广“光盘行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在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食堂,供餐量大、用餐人员多,食品浪费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遏制餐饮浪费,不是让人饿肚子,而在于精细的管理。比如,长春市绿园区林园街道食堂餐前会根据用餐人数、食品储存条件和储存场所环境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在供餐加菜过程中适当控菜,餐后持续收集大家对菜品的反馈,定期将不受欢迎的菜品“末位淘汰”;海南三亚机关食堂将西瓜皮、萝卜皮等边角料做成爽口小菜……合理采购供应,既可以节省开支,又能够有效防止食品变质;对每一粒米、每一片菜叶子都用到极致,不仅能减少“看不见的浪费”,还能丰富用餐选择。勤俭节约,就需要这样的“斤斤计较”。
此外,饭菜好吃了,浪费自然就少了。比如,广元市昭化区机关食堂根据大家的反馈意见实时调整菜品,有人觉得红烧鲇鱼过于肥腻,就换了鱼的种类;眼见天热了,就把汤品改成绿豆汤为大家解暑。菜品丰富多样、口感好,大家都爱吃,餐盘里的剩菜自然就少了。据统计,与2022年以前相比,该食堂在采购环节的食材用量节省了约8.7%,厨余垃圾减少了26%左右。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党政机关应带好头。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加强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杜绝餐饮浪费。各地机关食堂从采购到烹饪再到盛放、回收等全链条精细化管理的“小妙招”,无疑为厉行节约提供了冒着热气的生动实践。
厉行节约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实在具体的行动。从办好一个食堂开始,从做好一个厨师做起,不弃微末、日积月累,才能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撰文 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