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本升专”成为新热潮,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5-07-05 17:39 来源:南方网

  “先上本科后大专?以为是玩梗,没想到竟然是真的!”近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中,多个专业备注招生的对象是本科毕业生,引起了网民关注。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图源:大皖新闻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学历层级森严分明,专科到本科是“上进”,本科读专科则成“逆行”。然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四年的招生数据,却勾勒出一条逆势上扬的曲线:2022年招收本科生30人,2024年扩至70人,2025年更跃升至135人,专业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单点突破,延伸至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等轨道交通核心领域。且该校与众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同时还和省内外的铁路、轨道交通相关企业组建订单班,每年大型国有企业、医院、行业龙头企业签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近70%,促进教育更好地与就业市场接轨。因此,这种看似非常规的教育选择,实则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契合,也是中国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维转型的生动注脚。

  “本升专”标志着“育人”与“育才”天平的重新校准。长久以来,高职教育常陷入“重技术轻人文”的窠臼,被实用主义裹挟,将学生异化为“纯粹技术人”。而今日的职校正经历价值重构,比如郑州铁路职院将职业适应性测试聚焦于“政治素质、人文素养、职业潜质”,面试环节更关注“心理素质、职业规划”。当本科毕业生带着通识教育积淀进入技能熔炉,实质是在建立一种能力衔接机制,用本科的理论素养嫁接专科的实操训练,培育既懂原理又能检修的复合型人才,这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人”的生动实践。

  更深层次看,“本升专”现象正在打破“唯学历论”的桎梏,让教育回归“学以致用”的本质。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2%,相比2012年提高30.5个百分点,十年间增幅翻倍。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学历与就业的强关联正被打破。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科学家攻克“卡脖子”技术,也急需能将图纸变为产品的技能人才,如高铁列车、智能制造的背后,正是无数技术工人的精密操作。这场“逆向镀金潮”响应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普职融通”的顶层设计,标志着中国教育体系开始构建分类发展、各美其美的新格局,也意味着人才评判的天平,正从纸面文凭转向实践能力。

  当然,不管是“专升本”,还是“本升专”,其本质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都不必盲目跟风,而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等作出选择。作为联结教育、科技、人才和民生的桥梁纽带,高校也应与时俱进,注重技术应用、问题解决和跨领域协作能力,及时调整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主动布局新兴学科专业,扩大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布点,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和发展路径,培养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教育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培养“知识的容器”,而是培养“能力的载体”。当更多学子挣脱学历枷锁,在技能高原上攀登新的高峰;当更多院校打破身份隔阂,回归育人本质,这场“逆向流动”终将化为推动时代向前的澎湃动力。

  撰文 陈长

编辑:胡伟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