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事件”撕开了协和医学院“4+4”培养模式的华丽外衣,暴露出一场以“跨界天才”为名、实则暗藏猫腻的闹剧。经济学本科毕业生仅用4年便斩获医学博士学位、手术台上医生为情人擅离职守40分钟、规培时间随意缩水至1年……这些荒诞细节早已超越个人道德问题,直指中国顶尖医学院的教育底线。协和必须回应公众的怒火:医学教育神圣的殿堂,为何沦为特权者的游乐场?
图源网络
事件发展至今,肖飞医师已被撤职处理,与其相关的“董小姐”却销声匿迹,还没有处理结果。网络上针对这位神秘的规培生出现诸多传言,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追问。
一问“董小姐”学历背景是否真实
董袭莹的官方履历显示,她于2014年至2018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2019年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博士项目,并于202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然而有网友扒出,她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并非哥大本部,前者仅与后者存在合作关系,其学历含金量实际较低。协和“4+4”项目明确要求申请者需毕业于国内外顶级大学,且本科专业需与医学相关或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董袭莹的经济学本科背景与这一要求存在明显偏差。爆料显示,其博士论文《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仅30页正文,研究方向为妇科影像,但指导老师为骨科院士邱贵兴,被指研究方向与导师专业领域脱节。论文在事件发酵后便从知网下架,进一步加深网友对其“学术注水”的质疑。
二问“董小姐”是否因家族关系被“特殊关照”
国家规定临床规培需3年,但董袭莹仅用1年完成,且跳过了脊柱外科轮转,直接参与四级肺癌手术操作,被指因“特殊关照”缩短流程。其学位证书显示为内科,规培在胸外科,最终任职于泌尿外科,研究方向与职业路径频繁跳跃,这样一位“六边形全科医生”,到底是医学天才还是资源咖?而董袭莹背后的家族也都不是普通人:父亲为中冶建研院的书记,母亲为北科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祖父为协和影像领域院士,外公为材料领域外籍院士,姑姑姑父是北科大的博导。网友质疑其家族资源为其学业、职业晋升提供系统性便利。
三问协和医学院“4+4”项目的公平性与专业质量是否值得信赖
医疗行业是经验和专业性至上的领域,普通医学生需经历“5+3+3”的漫长培养,而“4+4”学生凭借学历光环加持轻松跨越门槛,尤其是非医学本科生的解剖学、病理学知识仅靠4年速成,如何支撑起博士水平的临床决策?生物学、化学等理工科跨界尚可理解,但西班牙语、园艺等专业凭何跻身“医学博士”行列?众所周知,医学是人命关天的学科,董袭莹学医第2年便主刀手术、规培1年即上岗,如此速成是否在拿患者生命开玩笑?“4+4”的速成模式是否牺牲了临床经验积累,是否对患者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有待评估。
对于这些爆料和追问,协和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中日友好医院为何迟迟没有公布对董袭莹的处理结果?董袭莹是否存在学历造假与职场走捷径?“4+4”模式究竟是创新还是特权温床?普通医学生需8年苦读才能获得的博士学位,“4+4”模式何以认定学生凭4年就能搞定?如何强化医疗伦理与职业规范,确保医生资质与患者安全挂钩?
董小姐的“速成神话”,暴露出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漏洞。当规培制度可以随意缩水,我们不得不问:医疗系统到底在为谁服务?医学不是特权者的后花园,协和的傲慢与堕落,该结束了!
南方网、粤学习见习记者 顾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