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头啖汤评论:“典”亮美丽中国 守护绿水青山

2025-04-29 11:42 来源:南方网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法治的力量不可或缺。4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这部涵盖5编、1188条的宏大法典,不仅是对我国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的全面整合与升华,更是以法治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入了系统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治水实践,到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蓝天保卫战,再到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系统修复……历时3年编纂的法典浓缩着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核心成果,以每平方公里国土承载0.13条生态法条的立法密度,编织起守护绿水青山的法治天网。

  这是污染防治的体系重塑。法典将散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10部法律中的1372项条款进行模块化再造,形成污染防治编的“蓝天、碧水、净土”三重防护体系。针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法典创新性设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覆盖从生产、使用到废弃的8个关键环节;面对光污染、电磁辐射等新型环境问题,法典新增47条专项条款,仅光污染防治就细化出建筑幕墙反光率、景观照明亮度等12项量化指标。这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强了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

  这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引领。在将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总则的同时,法典用专编5章82条的体量搭建起绿色低碳发展的“四梁八柱”。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4.5亿千瓦,法典为此量身定制了“清洁能源优先并网”“绿电交易保障”等制度;面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00万辆的产业变革,法典创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等。这些前瞻性的制度设计,不仅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更为未来绿色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环境治理的经验总结。法典草案试行的12个省份中,PM2.5平均浓度较法典编纂启动时的2022年下降21.6%,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提升9.4个百分点。在长江经济带,法典创设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让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18%;在黄土高原,法典明确的“生态修复责任人终身追责”制度,推动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率从63%跃升至89%。法典不仅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锁定在陆域国土的30%以上,更建立起覆盖森林、草原、湿地等7大类生态系统的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和实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将以法治之光,照亮绿色发展之路,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更加坚实的法治根基。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典”为基,护航美丽中国。

  撰文 代梅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