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地评线】南方网评:规范健康发展,让网络拍卖更能服务为民

2024-05-24 11:37 来源:南方网

  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拍卖的风生水起。当“围墙”被拆掉,“有事没事看一看”让很多人参与到网络拍卖中来,可谓“吸金”也“吸睛”。近年来,我国网络拍卖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各类网络拍卖活动的年成交规模已超万亿元,成为非标资产交易的重要方式。然而,我们在享受科技创新红利的同时也要看到,在网络拍卖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主体资质不合规、业务开展不规范、监管制度不完善、诚信体系待加强等问题日渐突出。

图源:视觉中国

  网络拍卖不仅是一笔笔一锤定音的交易,更是消费市场的升级。它所呈现的内容,将通过无远弗届的网络传递给千千万万的受众,所以,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对这块领域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和有力性。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国家文物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网络拍卖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网络拍卖市场秩序,促进拍卖行业高质量发展。这是网络拍卖领域第一个规范性文件,填补了网络拍卖管理的制度空白。

  作为一种新业态,网络拍卖同任何行业一样,需要有必要的门槛和行业规范,明确网络拍卖平台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指导意见》作出的一系列规定之中,就有“对平台内网络拍卖经营者的身份、拍卖许可、文物拍卖许可等信息进行核验、登记”的落墨。从过往经历来看,经营者的信息越透明,受买人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即便在发生纠纷之后,也可以尽快明确诉争主体,使得网络拍卖能处于较为安全的闭环之中。当然,对诸如身份等信息进行核验、登记都属于“基本操作”,在落实层面还需要严格把关。

  在“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面前,网络拍卖面临发展的关键节点——从每年全国两会对该领域的探讨和议论,到广大网友对公平公正的拍卖环境之呼吁,都给予网络拍卖可持续发展深层次的思考。就如何对网络拍卖新形式进行有效监管等备受关注的问题,此次《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网络拍卖市场准入管理”“加强网络拍卖活动监管执法”“加强网络拍卖监管协作”三个要求。网络是承载着市场期待的偌大平台,而不是泥沙俱下的灰色地带,避免网络拍卖违背市场秩序和僭越法律底线,需要秉承加强管理的应有之义。

  在网络拍卖中,被诟病较多的是文物拍卖乱象。原本打破时空限制、发现拍品价值的平台,却成了一些蝇营狗苟者的灰色链条。《指导意见》强调,通过网络拍卖文物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取得文物行政部门颁发的《文物拍卖许可证》,文物标的在拍卖前应当经文物部门审核批准。文物从来都是拍卖领域的宠儿,但它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属性,所以给网络拍卖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指导意见》指出要把审核工作放在最前面。通过精细化的执行标准,大大减少受买人“被坑”的概率。

  规范健康发展,让网络拍卖更能服务为民。大到工厂企业、小到汽车文玩,“万物皆可拍”让网络拍卖的边界越发延伸,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守法治的原则。此次《指导意见》的印发,依据的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拍卖管理办法》《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和规章。这样的刚性支撑,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网络拍卖监管制度,规范网络拍卖市场秩序,促进拍卖行业高质量发展。

  撰文 姜先杰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