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评:从“小城游”到“小城居”,城镇化新时期下的小城生活新样本

2025-07-20 08:06 来源:南方网

  近年来,“反向旅游”悄然兴起且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避开传统热门旅游城市,转而探索具有独特文化魅力且消费亲民的小众目的地。

  贵州榕江因“村超”足球赛爆火,游客们一边观看比赛,感受浓郁的竞技体育氛围,一边深入少数民族村寨体验当地文化;甘肃天水因麻辣烫意外走红,这里不仅有实惠小吃,更有伏羲庙、麦积山石窟等文化瑰宝;江西景德镇成为文艺青年的新宠,年轻人在这里购买陶瓷、学习陶艺,享受“边玩边学”的深度文化体验;在福建武夷山,正流行着“随时随地大小喝”的新玩法,打上一壶山泉水,在山中铺开半米茶席,茶友们在这里享受山中的喝茶时光;而在广东潮汕地区,牛肉火锅和英歌舞更是吸引大批年轻的朋友来到当地,他们用舌头和眼睛拓宽自己对于南方文化的理解。

汕头市贵屿镇玉窖村的英歌队排练现场。图源:新华社

  事实上,“反向旅游”不仅是短暂地逃离大城市,更可能成为年轻人未来定居小城的“探路之旅”。比如良渚、大理,这些地方最初因低廉的生活成本、宜人的自然环境吸引短暂停留的“游民”,但如今,越来越多游民正转变为长期“居民”,程序员、设计师、自媒体创作者等聚集于此,他们在保留远程工作自由的同时,深度融入当地社区,甚至参与创业投资。在技术赋能下,职业发展与品质生活不必二选一,而这些宜居小城,正在为城镇化提供“人才分布再平衡”的解决思路。

  从“游”到“居”的发生和转变,不仅反映了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新追求,更折射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刻变革。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会议特别强调“宜居城市”“韧性城市”和“文明城市”的建设,这些目标恰恰契合了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反向小城旅游”到“寻找宜居小城定居”,年轻人正迎来新生活可能性的平稳落地。

  过去,年轻人涌向大城市的核心原因是就业机会。如今随着产业转移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小城市的就业生态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会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这意味着小城市可以通过创新产业和特色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例如,一些县城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或文化旅游,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远程办公的普及让“工作地点”不再成为限制。年轻人可以选择在小城市定居,同时通过互联网从事大城市的工作。这种“双城生活”模式,既降低了生活成本,又保留了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年轻人的选择反映了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未来的城镇化,不再是单一的向大城市聚集,而是多元化的各得其所。在这一进程中,年轻人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们的选择将共同塑造中国城市的新面貌。

  撰文 葡萄

编辑:顾萌萌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