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启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蓝色新引擎” 再造海上新湛江

2023-07-11 12:16 来源:南方农村报 叶香玲

  广东规模最大的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投产;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渔歌嘹亮,在湛江,一幅幅现代化海洋牧场“施工图”正转化为生动的“实景图”。

  蓝色是湛江的发展底色。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湛江三面环海,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总长2023.6公里的海岸线,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占全国海岸线的1/10,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2022年湛江水产总产量125.5万吨,总产值274.6亿元,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发展海洋渔业,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4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湛江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并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经略海洋长风起,筑梦深蓝正当时。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等现代海洋产业,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海洋大市有大作为。湛江是“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下其战略地位更为突出,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也是风向标。湛江视海洋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勇担“打造海上新广东”、做好海洋大文章的时代重任,深耕蓝色粮仓,唱响海洋牧歌,全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奋力打造全球水产产业高地和现代化世界级海洋城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俯瞰湛江千里黄金岸线,一场以“蓝色”为主基调发展浪潮已扬帆起航,湛江将在广阔的海洋里“击水弄潮”。

  种业振兴

  建设国际水产种苗繁育基地

  对虾繁育车间,圆形虾池里,健壮的虾苗在水中游弋;藻类培养车间,各种培养皿培养的藻类泛发绿色……走进遂溪新海茂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随处可见种业创新力量,这里的南美白对虾种苗已远销新疆乌鲁木齐。

  作为广东最大的对虾种苗生产企业,新海茂公司优质对虾种苗年产超1000亿尾,拥有养殖试验场、现代化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国内领先的水处理系统、生物饵料培育系统、完善的检测体系,为对虾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

  渔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2年,湛江市一号文件《关于推动湛江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打造全球一流的水产良种繁育供应基地和水产种质资源养护体系,2026年建成国际水产种苗繁育基地”的发展目标。

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

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

  建设国际水产种苗繁育基地,湛江有基础、有前景:

  ——自然条件优越。湛江是广东水产养殖第一大市和海洋大市,海岸线长、海域开阔、水质优、水温和盐度稳定适中等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水产种业条件得天独厚。

  ——产业基础雄厚。湛江已建立水产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现有118个水产种类共445个品种或品系,率先解决对虾种质资源长期依赖进口问题,培育出6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占全国审定该品种的50%。全市现有水产种苗场482家,36种水产动物人工繁育技术已攻克并投入生产应用。

  ——科技支撑有力。湛江形成了水产种苗培育“政产学研”模式,聚集广东海洋大学、湛江湾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等水产专业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育恒兴、海茂、海兴、海威等种业龙头企业。

  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表示,恒兴致力种业兴海,不断攻克种业“卡脖子”难题,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项目,大力开展海水鱼的选种育种,现已建立军曹鱼、鮸鱼、石斑鱼、金鲳鱼等多个品种的网箱养殖技术标准。

  深知水产种业是保障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湛江重点抓住种业“芯片”这个核心,不断强化“湛江芯”地位,打出了组合拳。

  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和种质资源保护,率先解决对虾种质资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创建国家级、省级海水鱼类良种场,培育全国水产种业龙头企业,选育繁育湛江特色水产种苗,建设全国水产种业“硅谷”。

  园区建设,平台赋能。2022年,首个省级水产种业产业园——广东省南美白对虾现代种业产业园落户湛江,将建设成为全国对虾种业核心技术创新区和种业振兴发展引领高地。产业园年生产自主选育亲本数量在30万尾以上,培育苗种数量超过1000亿尾,良种覆盖率超过养殖面积的90%。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湛江正朝着建设国际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大步迈进。

  装备赋能

  为挺进深蓝提供技术支撑

  在湛江市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湾宽阔的海域上,一个蓝白相间、偌大的长方形设备像堡垒一样坐落在洋流平缓的海面上,投放鱼料时,鱼群争食,生机勃勃,颇为壮观。这就是湛江2022年4月正式启用的首个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 “海威1号”。

海威1号

海威1号

  仅仅一年后,“海威1号”有了同伴。6月20日,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顺利下水了。造价3000万元、1个周期可养100万—150万斤鱼、年产值达7000万元,这个海上“巨无霸”正式上岗,开启了湛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新征程。

6月20日,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顺利下水

6月20日,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顺利下水

  “‘海威2号’有两项工作任务,一是把鱼养好,主要养一些经济价值高鱼;二是搞科研,进行海洋鱼种的研发。” 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介绍,“海威2号”顺利下水后将被移动至流沙港, “海威1号”位于同一片海域。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及其装备产业是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湛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是广东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粤海粮仓”的主战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耕海牧渔,离不开先进装备技术支撑,现代化装备与技术,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坚实保障。“做好海洋文章,推动传统养殖实现近海-远海-深海的转变,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关键。”陈丹表示。

  湛江将“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作为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湛江养殖网箱3500个,占全国1/7、占全省70%;网箱制造能力达每年2000个,抗风浪智能化技术全国领先。到2026年,湛江将建成5000个大型深水网箱、5-1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着力建设全球水产产业高地。

  作为粤西地区首个获批设立的省实验室和区域重大创新平台,湛江湾实验室是已构建智能海洋装备、海洋绿色能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智慧渔业、融合发展5个研究中心,在智能化养殖平台方向的团队组建和技术研发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湛江湾实验室深远海养殖平台设计与建造初见成效——全球首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预计2024年下水运作。

  企业也在强化装备支撑。恒兴加快推进养殖平台及养殖工船的体系建设,推动养殖平台、养殖智能化、能源供给、服务保障、通信及大数据等板块的有效融合;湛江经纬实业有限公司以雷州湾海洋牧场开发项目为载体,进行深远海集群式智慧养殖工程建设的系统规划,形成年产万吨级的工业化养殖能力……

  当前,湛江已有两台养殖平台投入使用,还有多台在规划建造中。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巨无霸”在海上崛起。这些先进的养殖设备,支撑着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从近海走向深远海。

  产业革新

  为水产业装上“工业大脑”

  足不出户,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实时看到观鱼群实况、海域水质、降水量信息……可谓是“手机在手、掌控所有”。6月29日,湛江湾实验室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为深海养殖装上了“数据大脑”。

湛江湾实验室渔业大数据中心

湛江湾实验室渔业大数据中心

  “湛江湾实验室渔业大数据中心致力于实现深远海养殖系统统一管理,数字赋能深远海水产全产业链,编制渔业养殖标准体系,有助于渔业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整合,避免形成‘数据孤岛’,为渔业大数据的发展奠定规范基础。”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杨仁友介绍。

  湛江湾实验室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是湛江水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湛江水产产业链年产值500多亿元,产业链从业人员100多万人,水产养殖、水产种业、水产品流通加工、装备制造、进出口贸易、饲料辅料、配套服务等七大体系基本形成,获评为“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等国字号荣誉

  湛江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禀赋和水产产业基础优势,坚持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理念,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水产产业发展新路。

  ——以工业化理念重塑水产产业链、价值链。

  做大做强精深加工。全市现有水产加工企业218家,拥有10亿元产值以上的水产相关企业20家,其中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3家,年加工能力100多万吨。全市取得出口卫生注册的水产加工企业30多家,产品获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出口认证112家。

  抢抓预制菜赛道。出台《推动湛江预制菜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从生产、科研、人才、贸易、品牌等多个维度出发,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建设吴川、遂溪2个预制菜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开发各种菜系预制菜品700多个。

  实施品牌化战略。把品牌化理念渗透到水产全产业链,创建“湛江金鲳鱼”“湛江对虾”“湛江生蚝” “吴川烤鱼”等国字号品牌,擦亮“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的金字招牌。

  ——以生态化理念实现水产产业发展高品质、可持续。

  在资源保护、生态养殖、守住底线上下功夫,打造水产行业“绿色标杆”。抓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开展增殖放流,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建设全国水产绿色生态养殖示范区,推动全市30万亩池塘升级改造、支持发展工厂化养殖、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支持生蚝产业科学发展等。

  ——以数字化理念驱动水产产业提效能、激活力。

  用好数字技术、数据资源、数字平台,抢占全球水产产业链制高点。加强对区块链、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智慧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推进水产产业数据全面采集,发布 “湛江指数”“湛江价格”,打造行业风向标。 “买全球,卖全球”,打造全球水产采购基地。

  紧抓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黄金机遇,湛江提出了两个千亿元发展目标:2026年,全市水产产业链年创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水产品交易额达1000亿元。

  产业高质量发展“蓝色新引擎”已启动,“海上新湛江”正从一片深蓝中走向未来。

编辑:王璐瑶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