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石湾公仔”拍蚊公爱搞怪|“文物会说话”系列广播剧㉖

2024-10-03 17:57 来源:南方网

  “读懂广州:文物会说话”系列广播剧的第二十六集将由广州博物馆藏的石湾窑刘佐潮制素胎拍蚊公陶塑像上场,一展陶塑大师刘佐潮的昔日风采。

  剧情概要:《长兴学记》正手舞足蹈地讲着故事,正在文物们听得入迷之际,人群中突然传来清脆响亮的一声“啪”。大家扭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穿粗布宽衣、脚踏木屐的汉子正往自己腿上拍什么,但没有打中。他噔地站起来,蹑拉着木屐追着那东西跑起来。原来是来自石湾窑的“拍蚊公”。他表情精微生动,造型朴拙凝练,陶塑大师将这位乡人瞪眼、张口、举手打蚊的瞬间塑造出来,入木三分。这么生动的文物?快来听听吧!

第26集 “石湾公仔”拍蚊公爱搞怪

《穿粤记——发现广州宝藏》绘本书籍的石湾窑刘佐潮制素胎拍蚊公陶塑像

《穿粤记——发现广州宝藏》绘本书籍的石湾窑刘佐潮制素胎拍蚊公陶塑像

【划重点】

石湾窑刘佐潮制素胎拍蚊公陶塑像 广州博物馆藏

石湾窑刘佐潮制素胎拍蚊公陶塑像 广州博物馆藏

  石湾窑是岭南地区以烧陶为主的民窑,自明清时期开始,以生产丰富多彩的彩色釉陶和卓越的陶塑艺术广受人们喜爱,以“石湾公仔”最为出名。

  广州博物馆所藏的“拍蚊公”没有色釉的加持,人物皮肤和衣物均为同色素胎,反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求更高,作者刘佐潮巧妙把重点放在衣纹的艺术处理上,可见线条流畅自然,圆转飘逸,颇有“吴带当风”之韵。

  素胎“拍蚊公”所穿的“厚底高跟”木屐也相当有特色。木屐是早于人字拖的广东人“半永久”装束,而且流行了上千年。三国时,粤有赵妪穿金箱齿屐。

  清代中后期,人们对艺术陶塑需求量增大,为适应市场需要,以刘佐潮为代表的“刘胜记”第二代陶艺传人开始创作摆放案头之上、供人把玩的艺术人物陶塑,其所做作品高度在10厘米左右,产品价格比普通山公高出很多。

  当时的案头人物陶塑多为仙佛题材,刘佐潮为了追求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把自己从小生活在南方边陲小镇石湾所饱览到的乡间市集情趣移植于陶艺作品之上,如街坊在大树下乘凉、瞌睡、看书、说唱、讲古、拍蚊,等等。把一个个穿短裤、着木屐、抽竹筒水烟的街坊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了当时岭南人民的生活百态,俨然是人间百态的众生相。“拍蚊公如此接地气的作品,相比起以往或正襟危坐或喜笑盈盈的佛道和民间传说人物塑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瞬间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市场的追捧。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蓝娟

  (图文来源:广州博物馆)

编辑:朱文婷   责任编辑:杨格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